張彩云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新聞報道策劃是指新聞編輯通過對新聞資源的開發(fā)與配置,實現(xiàn)最佳傳播效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新聞報道策劃以滿足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為前提,新聞資源的開發(fā)與配置是為了解決“為了誰”這一根本問題。因此新聞報道策劃時應遵循的原則、內容的選取、編排的手段等方面的思政滲透應根據(jù)服務的對象、發(fā)揮的功能和風格特色等方面進行全盤考慮。
馬克思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策劃報道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是要尊重客觀情況。新聞信息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必須做到客觀、真實、準確。2015年9月3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策劃的“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直播視頻,國家領導人親自出席并發(fā)表重要講話;邀請了部分其他國家領導人出席并觀看閱兵式;閱兵活動規(guī)模宏大、閱兵儀式典雅莊重;閱兵隊伍氣壯山河。觀眾通過鏡頭可以感受到中國領導層和普通民眾都非常珍視這段勝利的記憶,珍視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祖輩,很好地展現(xiàn)了大國自信和雄壯軍威,也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和平意志,因此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新聞報道策劃如果歪曲事實,甚至刻意去制造新聞,這樣容易使大眾產生逆反心理,從而降低媒體的聲譽和公信力。如遼寧衛(wèi)視的“老梁觀世界”中有一段新聞評論:茶水驗尿的是是非非。這則新聞報道策劃選取的是2012年7月29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男科門診的秘密”這一節(jié)目,實則通過暗訪,揭露各地男科醫(yī)院的騙人內幕。采訪時,記者偽裝成一患者到一家男科門診就醫(yī)。他在送檢尿液的環(huán)節(jié)時,交給醫(yī)生的不是這位記者本人的尿液,卻是一杯綠茶飲料。但是,驗尿結果顯示,送檢的綠茶中檢測出有白細胞、霉菌和雜菌等病毒。于是,大眾不免對“茶水驗尿驗出誰的病?”發(fā)出疑問,這個新聞報道策劃到底是要報道什么新聞信息,它的目的何在呢?茶水檢出尿液才有的毛病,表面上是媒體在醫(yī)學知識上栽了跟頭,但其背后卻是折射出記者先入為主、有罪推定的病態(tài)思維,暴露了一些媒體在思維方式、業(yè)務規(guī)范和新聞倫理方面存在問題。
揭黑是媒體的重要社會職責,但輿論監(jiān)督的目的不是逞一時之快,揭露問題并推動其解決,才能成為社會良性循環(huán)的動力。這個策劃明顯的違反了新聞報道策劃必須實事求是的原則,有違了解決問題的初衷,對新聞報道策劃也有失公允。
新聞的創(chuàng)新原則主要表現(xiàn)在突破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對新聞信息進行精心謀劃和科學調控,使新聞報道策劃做到別具一格。如策劃報道“青海玉樹地震”這一新聞信息時,從各家媒體報道的新聞標題和內容的側重點,可以看出他們內容選取的別出心裁和其中蘊含的濃厚的人文情懷:人民有難,舉國同殤。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半島都市報》的新聞標題:“青海玉樹強震”,內容側重點為武警救人。《渤海早報》的新聞標題:“青海玉樹昨7.1級地震”,內容側重點為天津市紅十字會四種方式捐助玉樹震區(qū)。《成都商報》的新聞標題:“青海7.1級強震 400多人遇難”,內容側重成都第一時間支援玉樹地震災區(qū)(千方百計救人 全力以赴支援)。《春城晚報》的新聞標題:“強震再襲 舉國同殤”,內容側重點對災區(qū)災情和舉國悲痛的報道。《長江商報》的新聞標題:“玉樹大地震 傷亡逾萬人”,內容側重為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指示全力救災,本報記者第一時間心系災區(qū)。大河網(wǎng)、《大河日報》的新聞標題:“通往天堂的路上,讓我為你點亮酥油燈”。內容側重點為深切悼念玉樹遇難同胞,向4.14玉樹地震遇難同胞致哀。2010年4月22日《南方周末》的新聞標題:生與死的交流,推出系列報道。新聞信息采取框架式的結構對災難進行報道。哀、傷:從靜默客觀的視角,報道玉樹地震災情;悼:以全國人民關懷的視角,拯救玉樹;擔:以救援者的視角,選取喇嘛救援隊這一玉樹救災中的特殊存進行報道,關注和尊重災民的宗教信仰和人文情懷;救和生:從記者和災民的視角,選取了災難中堅強的孩子,搶救經(jīng)文,災民尋找下一個幸福的歸宿作為切入點,結合藏傳佛教的經(jīng)典,表達災民面對災難時的堅強、樂觀和對生的希望,彰顯人文情懷。以上可以看出各家報紙都選取了不同的角度對青海玉樹地震進行了報道,充分體現(xiàn)了媒體融合時代求新求變的新聞傳播的原則和理念,同時也充分展示了編輯通過新聞報道策劃體現(xiàn)的大局意識和人文情懷。
圖文并茂是現(xiàn)代報紙主要的編排手段之一。編輯進行新聞報道策劃時,精心選取圖片和設計版面,使報紙版面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體現(xiàn)新聞報道策劃的宗旨。同一個新聞素材,由于媒體定位、功能、服務對象等不同,新聞報道策劃選取的內容和編排手段也精彩紛呈。如:2016年9月11日“鄭州至徐州高鐵開通”這一則新聞素材,多家媒體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圖文并茂地進行了新聞報道策劃,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鄭州是河南省的省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鄭州至徐州的高鐵開通除了標志著我國高鐵建設的成績世界第一之外,更多的是給沿途的經(jīng)濟、文化、旅游、交通等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如:《人民日報》2016年9月11日01版以“中國高鐵突破2萬公里”為新聞標題,并配以當日上午,由鄭州首發(fā)的G1908次列車正點駛出鄭州東站的圖片。標題中用數(shù)字,新聞信息中用到了“首發(fā)”“G1908”“鄭州東站”等關鍵詞,突出中國高鐵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大河報》(2016-08-19)“鄭徐高鐵試運行 鄭州徐州從此只‘隔’80分鐘”,也用到了數(shù)字,突出鄭徐高鐵的速度之“快”。因鄭州也是非常有名的交通要道和歷史名城,擁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地位。《大河報》更是推出了“鄭徐高鐵今日開通運營本報推出特刊——帶您感受速度與激情”“貼地飛行 帶你一路向東品美食賞美景”“跨越百年 鄭州再劃鐵路黃金十字”“鄭據(jù)要津 高鐵聯(lián)通南北橫貫東西”。《大河報》在當天的頭版:用“聯(lián)通千載 奔向未來”作為導讀目錄,在要聞版整版報道了“鄭徐高鐵今日開始正式運營”這一新聞事件:“自貿區(qū)搭上高鐵打通經(jīng)濟內循環(huán)”“湯陰鵬舉始飛處 千秋萬代供先賢 ”“鄭徐“串”起一條古城美食線”“鐵公機’展開三國殺’”“北宋繁華成遺夢 南宋臨安憶汴京”“夢回臺兒莊。”從經(jīng)濟、文化、美食、交通、人文、娛樂等六個方面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策劃,充分體現(xiàn)了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聯(lián)動性,使讀者明顯地感受到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指數(shù)越來越高,從而對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燦爛文化的弘揚充滿高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