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瑯

進入四季度,監管對保險業的嚴監管仍在持續。
企業預警通APP數據顯示,今年10月,銀保監系統針對壽險、產險、農險、保險經紀、保險代理等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共開出157張罰單,處罰金額共計1594.6萬元。其中,有67張罰單涉及虛假亂象。
業內指出,保險業的種種不合規現象,其實由來已久。而險企的違法成本比較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作為保險公司,應加強風控使企業更為合規。
近年來,銀保監會對保險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采取了“零容忍”的態度,以加大對市場亂象的整治力度。2021年四季度首月,銀保監各級監管局開出的行政處罰金額和罰單數均繼續走高,更大大加強了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
今年10月,銀保監會及各級分支機構針對壽險、產險、農險、保險經紀、保險代理等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共開出157張罰單,處罰金額共計1594.6萬元。157張罰單中,涉及財產險公司的罰單數量最多,達118張;涉及壽險的罰單達24張,數量排名第二;涉及農險的罰單有6張。
壽險業合計被罰246萬元,被罰金額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是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無錫電話銷售中心、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話銷售中心,分別被罰30萬元、20萬元、20萬元。
保險中介機構被罰122萬元。被罰名單排名前三的是成都鑫路鴻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河北天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分別被罰58萬元、24萬元、20萬元。
雖然157張保險業罰款中,對保險機構的罰款占據大頭,但對相關責任人的罰款也達277萬元。
157張罰單違規原因中,過半數是保險機構或相關責任人未履行職責等內控問題。部分頭部險企及其分支機構被處罰。相關責任人也被追究責任,還有2家險企高管被取消任職資格。
其中,人保財險延邊分公司下屬支公司虛構保險中介業務9筆套取手續費56.91萬元,以及虛掛車險、家財險、企財險等業務套取手續18.45萬元。時任人保財險延邊分公司總經理對違法行為負有管理責任,被延邊銀保監分局直接撤銷任職資格!
10月,財險業罰款仍占據較大比重,其中財險業合計罰款1166.6萬元,占總罰金的近八成。被罰名單排名前三的是陽光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樂支公司,分別被罰78萬元、46萬元和45萬元。
重點關注的是,接連對對保險公司拒保交強險的行為開出罰單,是10月份罰單中一大“特色”。
10月27日,銀保監局披露,平安財險閩侯支公司,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福建銀保監局對其處以罰款12萬元。同一天,銀保監局另外一條公開行政處罰顯示,國壽財閩侯縣支公司,也被福建銀保監局處以罰款10萬元。原因和平安財險閩侯支公司一樣,因公司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金融理財》注意到,這已經不是平安財險和國壽財10月以來第一次因公司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被監管處罰。
早在10月11日,銀保監局就曾披露,平安財險錫山支公司東亭營銷服務部和國壽財無錫市中心支公司,因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分別被無錫銀保監分局處以10萬元的罰款。就在同日,因同樣原因被處以10萬元罰款的還有:華安財產無錫中心支公司第一營銷服務部和人保財險無錫市濱湖支公司黃巷營業部。
對此,業內專業人士向《金融理財》介紹,“可以看到,被處罰的都是一些大的保險公司,且在行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監管層的意思也很明顯,就通過對這些大險企‘開刀,表達了對險企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這一不良現象的重視,同樣對其他保險公司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在157張罰單中,因編制虛假財務資料、虛構保險中介業務、虛列費用等事項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最多,共涉及67張罰單,在總的處罰案件中占比超過40%。
罰單顯示,安華農險吉林省分公司存在通過虛構藥品發放事項,列支養殖險防預費向農戶支付現金的行為,被罰金額也達到了50萬元,并被責令停止接受某地區養殖險新業務1年。
據了解,該公司會同制藥企業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間,通過制藥企業員工個人賬戶共向7家分支機構承保的91份保單258戶養殖戶返還現金,合計130.96萬元。
另外,成都鑫路鴻保險代理由于編制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高管被罰款58萬元。
保險業虛假亂象其實由來已久。而險企的違法成本比較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一位資深從業人員告訴《金融理財》,“前些年是野蠻競爭,現在稍微好一些,但是整體來說處于發展初期,還是要采取比較強硬的辦法規范市場,在監管法規上要更完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