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種子管理站 李毓珍
河南科技大學 王林生
許昌市種子管理站科技人員在許昌市科技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落實《河南省科技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要求,瞄準襄城縣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加強以甘薯產業發展為主的科技服務,初步構建了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科技人員參與的科技扶貧體系,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甘薯產業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襄城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產業支撐,有力助推了鄉村全面振興。
科技人員充分利用“送科技下鄉”“科技之春”“科普宣傳月”“科技活動周”等科技活動,深入襄城縣4 個鄉鎮的15 個行政村進行科技宣傳,發放宣傳資料3000 多份,贈送科技書籍300 多冊,開展各類現代農業技術講座培訓20 期次,召開現場會12 次,培訓人員5000 多人??萍既藛T主要開展了科學整地施肥技術、甘薯育苗技術、脫毒甘薯栽培管理技術等培訓,還開通了科技服務平臺及微信、短信服務功能,回答農民生產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技術咨詢700 多次,其中微信解答320 多次。通過大量的科技宣傳、專題技術講座和技術咨詢,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科學理念和科技水平。
科技人員和襄城縣安民甘薯種植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合作,積極抓好科技創新,形成了集紅薯脫毒組培、快繁,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研究、生產、儲藏保鮮為一體的科技體系。目前,襄城縣引進推廣種植的鮮食甘薯以煙薯25、普薯32 為主,加工類甘薯以濟薯25、商薯19 為主。其中從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引進的甘薯新品種商薯19 易管理、好加工,薯塊多而勻,表皮光潔,上薯率和商品率高。薯塊紡錘形,皮色深紅,肉色特白,曬干率36%~38%,淀粉含量23%~25%,淀粉優質特白。經過田間測產,商薯19鮮薯和薯干產量均居首位,春薯為75 000 kg/hm2,夏薯為45 000 kg/hm2。
由于多年的無性繁殖,襄城縣甘薯受到多種病毒病的侵染,致使種性退化,嚴重影響著產量及品質??萍既藛T利用甘薯微莖尖進行誘導培育獲得脫毒植株。脫毒甘薯因不攜帶病毒而生理習性有所不同,其明顯表現在莖葉生長勢強、塊莖膨大速度快,增產率達50%。
在科技推廣工作中,注重示范基地建設,提高科技示范帶動作用。襄城縣政府在當地建設200 m2的組織培養實驗室,玻璃溫室大棚8000 多m2、塑料大棚8000 多m2,進行脫毒試管苗培育,馴化、加代擴繁,年脫毒試管苗達到1200 萬株。在汾陳鎮、王洛鎮、十里鋪鎮、雙廟鄉4 個鄉鎮建立脫毒育苗基地53.33 hm2,育苗能力達到6 億株,帶動農民種植脫毒甘薯1.47 萬hm2。同時,為拓展國家紅薯產業體系與河南省農科院聯合成立紅薯試驗基地,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附近建設66.67 hm2的試驗示范基地,用于紅薯新品種、新技術創新和試驗示范,加強紅薯新品種、脫毒種苗和新技術、新機械的引進推廣使用,用現代科技支撐紅薯產業發展。
為提高產業帶動能力,襄城縣積極推動甘薯產業集約化、鏈條式發展。培育甘薯合作社、種植大戶200 多家,直接帶動農戶2.3 萬戶,每667 m2增收300~400 元。在產品深加工方面,支持建立甘薯淀粉加工廠,把當地農戶種植的甘薯加工成淀粉,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就業。目前,襄城縣形成了甘薯加工專業村18 個,年加工能力15 萬t。推動甘薯產業品牌化發展,注冊了“安民甘薯”“華仕崗”等紅薯品牌,提高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襄城縣培育甘薯銷售經紀人300 多人,年外銷甘薯甘薯16 萬t 以上。
繼續開展生產技能培訓,特別是對貧困家庭中的農村青壯年的培訓,確保脫貧戶穩定脫貧致富。同時,根據農戶實際和自主需求,有針對性提供切實可行的生產技術、農機具使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
根據襄城縣的資源優勢、市場前景和技術水平,選擇具有發展前景的優質大豆、優質蔬菜等特色產業給予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支撐。支持綠色、環保、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涉農產業發展,發揮其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爭取更多的科研項目服務企業,進一步抓好示范點、示范片建設,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當地政府通過實地指導、技術培訓、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為科技服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