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凱
(山東正泰建業有限公司,山東 聊城 252000)
近年來,隨著各種建筑工程數量日益增多、規模逐步擴大,滿足了城市人們的各種需求。從城市內建筑工程的現狀來看,各種建筑工程的風格各異,如果要滿足工程建設的質量目標與標準,有關人員除了要考慮結構、外觀因素外,還需要重視給排水設計,使得給排水設計符合建筑工程的現實需求,通過給排水設計優化與改進,來避免給排水系統存在的能源與環境問題。使得在建筑的建設施工過程中,能夠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性。
在給排水系統的節能設計方面,有關人員必須要充分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結合給排水系統的實際使用需求,開展更為全面的規劃與設計,避免給排水系統運行時存在的資源浪費問題,盡量通過系統優化來實現給排水系統的成本控制,提升系統效益。雖然在給排水系統設計方面包含了多種的節能技術,但是,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常常會受到設計、工藝與設備等的限制,并不能完全通過給排水系統的優化來解決供需矛盾,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節能環保技術的規范應用來提高給排水的節能標準。
給水系統中水表和管線的位置較為關鍵,設計時要與建筑的結構進行整體的考量,水表的位置要保證不影響使用同時讀取方便,水管的位置如無特殊的要求一般在設計時要考慮靠近底部,這樣可以避免建筑的用戶在裝修時對管道造成破壞,也可以有效節約材料,此外還應該考慮管道的隱蔽性和防護性,避免漏水現象。此外,對于一個小區或者一棟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物體,應根據不同的使用分區域性質設置水表。
為了滿足智能建筑的供水壓力要求,部分高層智能建筑選擇對排水系統進行二次加壓,因此需要增加加壓設備數量。現階段常用的加壓設備分為兩種,一種是變頻調速供水設備,一種是管網疊壓供水系統。變頻調速供水設備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市政管網的進水管道引入建筑物的地下水箱之中,利用變頻加壓設備提升水資源壓力,為智能建筑用戶源源不斷地提供水資源,變頻調速加壓設備能夠節約給排水系統的水資源應用,但對于市政水頭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管網疊加供水設備則是借助市政供水系統中的自用水龍頭進行供水,因此智能建筑給排水系統的節水節能效果不佳。智能建筑的給排水工程需要根據實際施工情況選取相應的加壓設備,有效利用市政水管網絡,避免供水系統發生二次水資源消耗問題。如針對小流量用水用戶較少的情況下,設計人員可隔膜式儲壓罐設備,借助壓力傳感裝置對水泵組進行控制,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排水設計要考慮建筑的污水排向何方,并結合實際情況的相關要求在排水系統中設計一定的回收處理功能,對于優質雜排水比如淋浴用水,實現部分廢水的凈化和回收使用,達到可以及時排除生活污水的目的,同時滿足節能減排。
在設計時給水系統可采用變頻供水的方法,合理供水的同時節約電力,排水系統中要設計有效的回收系統,實現部分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此外,還應該留有改進的空間,為未來的建筑給排水建設提供改進的基礎,避免重復施工造成資源的浪費。
在城市建筑給排水運行中,管道的滲漏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主要浪費,因此加強滲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首先要科學合理選擇管道,選擇質量可靠的管道材料以及對應的壓力等級,其次在設計交底時提請施工單位進行水壓試驗,保證施工質量。
給水管道需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但是過高的壓力會造成給水系統的損壞,因此,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保證居民用水壓力的同時,盡量降低水壓力,避免對給水系統造成破壞并通過分區供水的方式,降低管道壓力,避免高壓對管道接口處造成的損害。具體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當生活給水系統分區供水時,各分區的靜水壓力不大于0.45MPa。②生活給水系統用水點處供水壓力不大于0.20MPa,并應滿足衛生器具工作壓力的要求。
雨水是生態系統循環的重要環節,是促進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同時還能對生態氣候進行調解?,F階段我國對于水資源的應用水平相對較低,因此無法將雨水資源作為水資源的補充資源。雨水是天然的水來源,獲取成本低,因此,加強對雨水的利用,可以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問題,可以通過對排水系統進行優化,在下雨時收集屋面雨水進入雨水綜合利用的設施中,經過凈化消毒后進行利用。
水資源應用越發短缺,人們的節約用水意識不斷強化。在我國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之后,建筑施工產業需要改善大量用水的問題。在建筑中的衛生器具以及水龍頭等設備是給排水系統的節能節水技術應用的主要設備。建筑在給排水系統設計過程中,需要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選擇新型節能產品,繼而達到給排水系統節能節水目的。如在選擇淋雨設備時,可選擇紅外線控制的節能淋浴設備,降低給排水系統的水資源浪費量。同時還要確保節水型衛生器具材質滿足用水標準,保證建筑用戶的用水安全。此外設計人員需要考慮各使用單位以及不同用水部位的供水計量,借助遠傳裝置對用水量集中統計,采用數據分析的手段對建筑進行用水監控。
結束語:建筑的給排水設計存在著規模大,復雜性強的特點,因此,需綜合分析實際應用中的諸多問題,制度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思路,科學合理的設計給排水系統,保證用戶的生產生活需求,以節能給水為基本原則,實現對能源與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