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中心初級中學,山東 日照 276817)
初中的音樂課程的重要意義在于是讓學生在學習主要課程之余,感受音樂的感染力,體驗音樂的美妙,使身心得到放松,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然而,很多初中音樂教師教學思維受到應試教育的固化,在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評價效果都不理想,在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音樂課程的興趣。不僅如此,初中的音樂教學被認為是除了文化課外的興趣拓展課程,教學時間不長,很少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致使學生對音樂非常感興趣,但是對課程卻興趣不高,在音樂課堂上的參與互動非常不積極,教學始終達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改善初中教學的現狀是十分必要的,對提高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效果,促進中學生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近幾年來,聲勢律動教學不斷走進初中的音樂教學課堂,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引起了很多師生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肢體律動,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和韻律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能夠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和肢體的協調性。一方面,聲勢律動教學需要學生配合拍手、跺腳、踏步等肢體動作發出聲音來完成音樂的律動,通過聲勢表現音樂的情感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另一方面,通過聲勢律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在聽到播放的音樂時,能通過對音樂產生的自然反應做出各種各樣的姿勢,讓學生充分融入音樂課程中,刺激學生的大腦活躍層,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情操。
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是音樂課程開設的目的之一,也是音樂教師的教學目標。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音樂的接觸比較多,對音樂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解,對音樂節拍和規律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中階段的音樂老師可以利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來開展節奏感訓練,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肢體看作是各種能夠表現音樂的樂器,并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聽到的音樂節拍,做出相應的動作。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協調能力和對事物的敏感度較高,這樣更容易培養他們的身體節奏感,為今后合唱、和聲等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拍手或是跺腳的方式表現自己聽到音樂的理解。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利用身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來表現,這樣更能使學生投入到音樂的課堂中來。同時,在練習節拍的過程中,逐漸把握音樂的節拍感和律呂、宮調的變化規律,才能進一步提升初中音樂教學。通過該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促進初中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必須要把握好音樂作品,事先了解音樂的情感并分析音樂作品的律呂、宮調,以此來挖掘本節音樂課的教學重點,確立好教學目標,使整節課順利進行。部分音樂課堂教師把握不好課堂節奏,課堂氛圍很沉悶,學生不容易提高興趣。因此,在運用聲勢律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律動的動作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在舒朗幽默的課堂中進行律動學習。并引導學生大膽運用肢體動作來展現音樂的節奏。此外,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滿熱情,摒棄傳統音樂枯燥教學的教學方法,注意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示范,將音樂體現的每種情感都用動作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模仿的興趣,對于一些特定的情感節奏,要單獨拿出來示范講解,并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在學習聲勢律動過程中,能夠更快地掌握音律和律動的要求。
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中,肢體律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任何方法都不能一味地使用。比如有些學生過于沉浸到律動教學的角色中,在課堂上放飛自我,影響課堂秩序和課堂教學,促進阻礙了學生對音樂作品中宮調的學習,也降低了宮調教學的質量。而律動教學的初衷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肢體動作來掌握旋律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過度的律動反而與律動教學的本質倍道而行。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聲勢律動教學時,要把握好度,保證課堂的有序進行。并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律動教學,發揮其正確的價值,逐步提升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水平。不僅如此,初中生處于青春期聲帶發育時期,音樂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聲帶的發育特點,掌握科學有效的律動訓練方法,在訓練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丹田發聲,保護好聲帶,避免過度用嗓致使聲帶發育受到傷害,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調整呼氣和吸氣練習唱歌,在變聲期間更加安全順利。
初中音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外音樂等進行綜合性、有針對性地排列課程,這樣的音樂課堂能更加生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學也可以積極組織音樂小組活動,加強學生在小組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律動教學和小組活動中,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增強音樂節奏感并提高初中學生的審美水平。
例如,在教學《伏爾加船夫曲》時,音樂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電腦上將這首俄羅斯曲子播放出來,學生可以先用一些拍手,跺腳等肢體動作表現出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或者開拓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描繪出樂曲中的畫面。在正式學習這首音樂時,將聲勢律動教學方法運用起來,加深學生對律動教學和這首音樂的理解,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充分的互動起來,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整首音樂曲子所表現出的宮調。不僅如此,初中音樂老師在教學《冰山上的雪蓮》這一課程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人物照片或視頻,讓學生領略純潔的友誼,從而向學生講解這首音樂背后的情感及韻律。此外,音樂教師可以先示范歌曲的基本動作,讓學生模仿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聲勢律動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節拍和韻律,使其能真正投入到牧歌的場景中。
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音調和聲調,也要重點鍛煉學生的再造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聲勢律動教學在運用時也要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創造。其他任課老師也可以積極教授學生以聆聽,冥想等方式進行想象,從而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喜愛,讓學生在學習文化課之余,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并且,通過學習也能更深層次地感受音樂背后蘊含的獨特情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教師在教授《第九交響曲》時,可以在課前查閱好這首曲子和作者的背景資料,讓學生通過了解曲目創作的背景來加深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拍手或踏步等肢體動作,深入感受作者背后隱含的情感,在音樂的韻律和節奏的感悟能力方面也能逐步得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由此得到提升。
1.充分研究教材內容。任何教學都不能脫離課本或教材,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在進行聲勢律動教學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并不斷創新適合學生的多種不同的聲勢律動模式,豐富初中階段的音樂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材中有一些曲目例如《倫敦德里小調》《冰山上的雪蓮》《畫臉譜》等等,有的歌曲節奏歡快,有的曲調優雅深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曲目的節奏特點,設計出多種多樣的聲勢律動模式。例如在《畫臉譜》這首歌曲的聲勢律動教學時,讓學生在體會中國國粹曲目聲音特點的同時感受臉譜的形象,獲得多元化的音樂學習體驗,讓學生更為輕松地投入到實際的音樂課程中,為今后的音樂學習做好鋪墊。
2.為學生創造課堂參與機會。對于音律理解能力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不同聲勢律動展示的平臺,增強初中生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并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人教版初中音樂《七子之歌》時,首先教師從本年級實際的教材曲目內容,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聲勢律動模式,學生在歌詞、曲調下感受當時被列強霸占的土地,盼望回到祖國母親懷中的急切心情,在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的同時,也能體驗到豐富的聲勢律動的感受。其次,學生這一段課程的學習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出不同的聲勢律動方式,促進學生形成基礎的結構感和音律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該將聲勢律動與音樂融合在一起,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氣氛,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背后所隱藏的內涵。譬如在音樂課堂上中,通過欣賞《我的祖國》一曲,使學生增強濃厚的愛國之情,通過欣賞歌曲,升華音樂表達的思想與內涵。音樂教師通過演唱的音準、力度、節拍及調式色彩的變化,感受音樂家塑造的音樂形象,用優美華麗的歌詞歌頌著斯美塔那的祖國,由此激發學生對國家的感恩之情。
結語:綜上所述,聲勢律動教學模式有利于推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發展,提升音樂教學水平和教學品質,更多的初中音樂教師也意識到要利用聲勢律動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和整體素質。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相比小學階段在音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音樂知識積累。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方法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有用的價值,需要教師根據初中學生的青春期生理特點和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創建新時代的初中音樂課堂,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進一步促進初中學生的審美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初中音樂教師也要創新組織音樂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在實踐中掌握音樂的節奏感,為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整個八年級音樂教學的質量提升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