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軍
(德州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德州 253000)
新聞不同于其他傳播媒體,其最大特點在于新聞的真實性,確保新聞價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時效性。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電視新聞業需要創新編輯手段。在推進電視新聞創新發展中,電視新聞編輯既需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新技術、新手段,也需要重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在播報新聞節目時,做好新聞編輯工作可以將現場發生的事實準確、真實、迅速地記錄下來,完整反映新聞發生的過程和結果,直觀展現現場畫面。要突出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就要能夠合理、靈活地采用抓拍、搶拍手段。進而向觀眾展示事件真實的一面,強化電視新聞的客觀性。尤其是針對一些新聞價值高的突發事件的記錄,新聞編輯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看到大街上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生活中的感動瞬間,可以通過抓拍和文字編輯,將人們生活中不好的事件、好的事件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以警醒、教育人們。
受眾心理和需求的變化,使得傳統的電視新聞,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已經無法有效吸引受眾。在電視新聞編輯方面,必須要對原來陳舊的思想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編輯模式和方式,挖掘出更多有價值和吸引力的新聞素材。即新聞內容要新穎而不是文字和數字的堆砌,新聞報道內容不僅是對客觀事實的呈現,還應該挖掘出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
新媒體時代的確更加講求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和新穎性,但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也要最大限度地對信息原貌進行還原。編輯人員的內心要足夠強大,無論是負面信息還是正面信息都要以平常心和客觀的態度面對,對新聞編輯內容進行客觀的還原才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行業的初心。需要清楚的是,廣播電視新聞是面向大眾的,而社會上不同人群的觀點各不相同,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處理新聞信息的時候,應該在遵循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對主觀情緒進行克服,盡可能做客觀陳述而不是個人觀點表達。除此之外,新媒體時代不確定的因素越來越多,一些突發狀況的出現是難免的,因此,在面對突發狀況的時候,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保持臨危不亂的心態,冷靜、理智、果斷地做出應急處理方案。
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而言,新時期的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站在受眾的角度,從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出發,強化新聞背景知識,強化新聞和受眾之間的聯系。為使受眾加深對新聞事件的印象,對新聞有更深的了解,就必須進一步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并準確地表達出來。首先,要改變傳統的信息編輯和發布形式,增加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有效信息量,不僅要描述新聞事件狀態,還應該提煉背景資料,強化受眾對信息的理解。其次,要搶抓新聞的時效,強化新聞輿論引導的作用。要加強對選題、編排和信息量的控制,并仔細考量新聞編輯形式和內容,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追求新聞的新穎性和便捷性。此外,在播報電視新聞時應加強和觀眾的互動,利用互聯網的互動性改善電視新聞的互動性,使信息整體傳播效果得到強化,同時激發受眾參與電視新聞的積極性,增強電視新聞整體傳播效果。
新聞報道講求時效性和新聞內容的新穎性,因此,新聞編輯采訪人員在采訪的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語言進行引導得到想要新聞報道信息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對被采訪者進行細致的觀察,穿衣打扮能夠反映出被采訪者的性格、言談舉止可以反映出被采訪者的素養等,通過觀察眼神以及某些肢體語言也能夠得出被采訪者的一些心理信息。比如,當被采訪者不想回答某一采訪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猶豫,此時,采訪人員便可以轉移話題或者以繼續引導的方式緩解場面尷尬。在采訪過程中善于觀察的采訪人員,不僅能夠捕捉到語言未能表達的新聞信息,更能夠準確地把握被采訪者的心理變化特點,從而以適當的方式使采訪過程順利進行。
觀眾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使得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也必須創新,不管是在采編還是在播出過程中,都應該具備能快速挑選出有價值的、關鍵的新聞亮點、要點,能搶抓新聞輿論走向以及和觀眾實際生活比較接近的點,這樣才能使觀眾從多方面、多角度、多環節地理解新聞的真實意圖,能更好地認識到新聞事件的價值。好的電視新聞要求編輯人員精心選取素材,并以其扎實的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將最有價值和最能吸引觀眾的部分及時、真實地呈現出來。
綜上所述,為提高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應充分利用好自身原有的優勢,加強新聞編輯的專業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優化編排能力,并利用新媒體技術增強與觀眾互動、利用技術手段優化節目形式,使電視新聞適應時代潮流,真正發揮面向大眾、引導大眾、服務大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