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哲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湖南 常德 415000)
信息素養教育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信息意識是信息素養的重點。因而,有必要摸清現階段學生的信息意識現狀,進而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本研究將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觀測對象,觀測并記錄分析他們在訓練場景中的信息行為,得出高職院校學生信息意識現狀。
關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研究很多,筆者這里著重參考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的文章。陳玲霞、章芹對湖南省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了調研,顯示湖南省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意識較強,但信息辨別意識不高;信息知識掌握不理想。張澤鋒和陳峰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272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研,認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當前信息知識、意識、能力水平與理想差距較大且個體之間差異不大,而信息道德水平與理想水平差距不大。韓桂香等對江蘇省兩所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病案管理專業的學生檔案信息意識要好于其他醫藥衛生類專業的學生。繆向輝對大連地區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安全與道德意識較為薄弱。王嶸等從信息行為的角度出發,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了四個維度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信息素養水平不容樂觀。李曉君認為現在高職院校學生信息意識薄弱、信息知識不足,信息道德缺乏。
王俊麗對外文文獻進行分析,從方法論的角度,對信息意識評價的測量對象、方法、工具、以及工具的依據,測試的內容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發現測試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測量工具以問卷測試類的最多,工具的主要開發依據是 ACRL 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7]。黎景光認為《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為指導的信息素養評估,需要通過嵌入創新性項目,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開展面向學生成功的評估[8]。朱易佳以美國UNIV200 項目為例,認為評價量規有助于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真實性評價。唐曉玲總結了國際計算機與信息素養研究(簡稱 ICILS)項目中的測量方法為基于任務的計算機軟件測試。
本研究主要采用結構化觀察法和半結構化訪談法收集數據,通過質性數據分析探究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意識現狀。
綜合國內外關于信息素養和信息意識的研究,編制“信息意識行為觀察記錄書”。內容及觀察標準為(1)信息需求的識別:參與者能否準確識別自己的信息需求,將所面臨的問題轉化為信息需求。參與者是否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類型的信息。(2)信息評價:參與者是否在檢索到答案后會思考結果是否準確,考慮信息源的權威性,或者對不同的檢索結果進行比較。(3)信息管理與利用:參與者是否對信息進行了組織、收藏、管理與利用。
本研究選擇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參加2020 年湖南省高職高專信息素養大賽的10 名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9 名,男生1 名。護理專業5 人,臨床醫學3 人、電子商務1 人、計算機網絡技術1 人。均未參加過信息素養和信息檢索相關培訓。有5 名同學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相關知識。
從觀察記錄的結果來看,高職生并不能完全準確的識別信息需求,將實際問題轉化為具體信息需求的能力較差。以本次參與者的信息行為為例,參與者在做信息素養大賽模擬題時,90%的參與者第一反應是去一款名為“學小易”的移動APP 上查找,這款APP 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搜課后習題的應用。這反映了現在的學生有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前往不同的信息源進行檢索的意識。通過訪談得知,造成參與者優先考考慮使用學小易APP 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平時的作業過程中非常依賴學小易,且在初試選拔的過程中,P2 和P4 通過學小易在初試中取得了99 分的好成績,初試的題庫基本都能在學小易中搜到,因此,造成了參與者認定學小易是本次大賽較為合適的信息源。但隨著訓練的進行,模擬題庫中出現越來越多學小易中沒有收錄的題目,且培訓老師一直強調正賽時不會有原題,需要自己找到并總結知識點,但參與者還是堅持使用學小易,且在面對學小易中搜不到的題目時,顯得十分茫然,無法選擇答案。
訪談顯示,80%的參與者做題的第一反應是找到原題答案,只有20%的參與者會分析題干中蘊含的信息需求。即使隨后有的參與者開始嘗試在搜索引擎中尋找答案,但依舊只是搜索原題,而并沒有提取相關知識關鍵詞進行檢索。
此外,80%的參與者不能識別出題目中所需要尋找的文獻是何種類型,剩下的20%之所以能夠識別,是因為題干中給出了明確的提示。可見,當前高職生還是缺乏把握面臨題目中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信息需求的能力。
從參與者的行為來看,當前高職生會對信息的權威性進行評價,但缺乏評價依據。以本次參與者的行為觀察與訪談結果為例,10%的參與者在得到檢索結果后會立刻作答;70%的參與者在檢索到多個結果后,會對結果進行比較以求選擇更加準確的答案;20%的參與者會分析信息源的權威性,選擇最權威的來源作為答案。
從參與者的行為來看,當前高職生信息管理與利用的意識不足,方法有限。40%的參與者僅僅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在找到相應的信息資料后,也并沒有通過收藏夾,下載等方式將信息管理,進行二次利用,只顧尋找到原題的答案,但缺乏對題目中知識點和原理的總結,下次遇到同類型的題目,依舊是從零開始檢索。50%的參與者會通過錯題的方式歸納同類型的考點。還有10%的參與者會選擇通過瀏覽器的收藏功能這種信息化的方式收藏涉及知識點的文獻。當然,由于本次研究的場景下,參與者的目的為完成模擬測試,因此找到答案后做題便是對信息的利用,無法考察到參與者信息利用方面更深層次的問題。
本文根據結構化觀察以及訪談,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意識現狀進行評估,發現:(1)學生雖然面對特定的熟悉場景能夠識別信息需求,但他們缺乏文獻類型的基本知識,信息需求識別能力不夠系統和健全,將面臨問題轉化為信息需求的能力較差。(2)學生會對信息進行基本的評價,但更多的是通過比較多個檢索結果,缺乏足夠的權威的信息源來做決斷。(3)學生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缺乏足夠的信息化手段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