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彥
(昆明市文化館,云南 昆明 650021)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地處云南省東北部,昆明市北部,縣城距昆明市區90千米,是滇東北之要沖,東鄰曲靖沾益、馬龍、南連嵩明,西靠富民、祿勸、北接東川、會澤諸縣(區),貴昆鐵路,昆曲、嵩待高速公路從縣內經過。全縣居住著漢、回、彝、苗等16 種民族,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轄區內地勢呈中北部高,東西部偏低,以山區和半山區為主,最高海拔3294 米,最低海拔1480 米,相對高度達1815 米,大小80 余個壩子散落群山之間,形成特有的地形地貌,全縣面積3598 平方公里。全縣轄16 個鄉鎮(街道),174 個行政村(社區)。
目前,尋甸縣有文化機構6 個,其中:文化行政主管部門1 個、綜合行政執法隊1 個、文化館1 個、圖書館1 個、美術館1 個、文物管理所1 個、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1 個;鄉鎮(街道)文廣中心16 個;行政村(社區)文化室(農家書屋)174 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縣城鄉三館一站一室三級文化服務網絡。
從“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以來,昆明市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文件要求,實施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2016 年——2020 年,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建設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服務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到2020 年,已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基本達到全面化、標準化、合理化,為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平臺。昆明市現有市、縣文化館16 個,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9 個,有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676 個(含部分單位型社區)。
尋甸縣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于2016 年建成新館并已投入使用。“十一五” 期間共完成了不低于300 平方米,11 個鄉鎮(街道)文化站的新建、改擴建任務;完成不低于80 平方米,174 個村(社區)文化室的新建、改擴建任務。“十二五” 期間共完成了不低于300 平方米,2 個鄉鎮文化站的新建任務。尋甸縣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16 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74 個村(社區)文化室達到全覆蓋。
從“十一五”國家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三五”國家提出的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平臺基本覆蓋,建成后的文化設施均免費對外開放,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體活動,弘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文明、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報刊閱覽、文藝演出、藝術培訓、科普教育、非遺保護、文體娛樂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并可親身參與的文化體育活動。各文化館、站、室根據自身條件、區域特點、群眾需求來組織開展和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為昆明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公共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的“扶智”“扶志”作用及對扶貧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尋甸縣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發揮自治縣區域民族文化的優勢,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以繁榮藝術創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重點,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一是免費開放取得明顯成效。“三館一站一室”及紀念館全面實現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常年開展公益培訓、展覽、流動服務、書刊借閱、特殊人群服務等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年人均服務群眾38 萬人次。二是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縣城區域開展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平均每年不少于8 場次,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每年均200 余場次,全縣城鄉活躍著215 支群眾性業余文藝團隊,縣城市民休閑廣場及各鄉鎮(街道)文化站、文化活動廣場已成為群眾文體活動的固定場所,群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每年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堅持送戲下鄉均達50 場次以上,農村電影“2131”工程覆蓋率達100%。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尋甸特色文化的影響力。
“旅游活縣”是尋甸的發展戰略。尋甸縣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成功打造民族特色節慶品牌。大膽創新,通過將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將人文自駕游與群眾文化藝術節、民族美食文化旅游節、洋芋節、摸魚節等聯合打造,并著手對各類節慶活動和旅游節假日進行文化旅游一體化整合開展。各種特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節目形式新穎別致,媒體宣傳影響力較大,為宣傳尋甸、推介尋甸文化及助力扶貧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尋甸縣乘著脫貧攻堅的春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全縣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打造“四區一城”。如今的尋甸縣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群眾受益顯著,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尋甸縣委、縣政府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是自上而下層層部署的政治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四區一城”建設的重要機遇,全縣上下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和決策部署,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做好鄉村產業發展、顏值提升、魅力塑造、綜合治理、幸福家園“五篇”文章,精準謀劃、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堅持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目前,尋甸縣在脫貧攻堅取得成效,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步伐中,充分利用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發揮公共文化在扶貧工作中的“扶智”“扶志”作用;發揮寓教于樂的作用;發揮文化服務機構的宣傳帶動教育作用;提高民眾綜合素質,積極營造文明和諧團結奮進的社會氛圍。搭建平臺,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有效規范文藝團隊,引導大眾文化骨干和志愿者積極參加文化活動,多渠道多形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繁榮城鄉文化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昆明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建設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目標;基本建成與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進程相適應,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均衡、便捷高效、網絡健全、惠及全民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城鄉三級文化設施建設,構建高效、便捷、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網絡體系。大力推動數字文化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數字資源提供平臺,豐富的數字文化資源庫群,更好地利用現代科技服務于廣大群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居全省前列,充分凸顯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文化新高地,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引領建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