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琴
(黔南科技學院,貴州 黔南 550600)
2019 年8 月月國家出臺《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隨后2020 年5 月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在文件中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可見,課程思政建設對于高等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解決高等教育方向性,人才培養的價值觀,思想教育的連貫性等問題,促進國家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落實。
管理學類專業著重培養具有管理學、數量經濟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并熟悉我國經濟管理方針、政策和法規,能熟練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論,具備復雜系統的管理、決策和優化模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管理類專業課課程肩負著增強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培養和增強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自豪感、民族感,培養管理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高校專業課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沒有教學經驗,備課時間長,所以花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時間相對較短甚至沒有,而老教師中部分老師因為對專業知識掌握熟練,不愿意花時間去改變之前的上課內容,也不愿在專業課中加入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此現象源于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對專業課的思政資源挖掘程度不高,以致在知識儲備方面,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上,對于思政理論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從而對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有時還會出現理解錯誤,從而在上專業課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較難。
課程思政涉及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是需要一線的教師全體參與才能落實好的任務,如果黨員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許多高等院校,一些黨員教師政治站位不高,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的任務,自己只需要上好專業課就完成任務,另外,對思想政治修養的自覺性不夠,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視,在政治學習中敷衍了事,停于表面和形式,存在”走過場”,政治理論和知識水平還需要有待提高,缺乏持之以恒的自覺性、觀念和方法,干工作難免有主觀性、局限性、片面性,沒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首先,許多高校課程思政起步較晚,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和一套完善的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課程思政工作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比例要求,對課程思政如何開展缺乏具體的指導性文件和相關的教師培訓,以致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沒有科學的方法實現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其次,缺乏對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無法評價教師是否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這無疑使課程思政變成了口號,沒有落地落實。
另外,目前較多院校還未建立有效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對于專業課的思政成效方面沒有具體的量化考核細則和評價標準。一方面,管理類課程的教學缺乏融入思政元素以及有效結合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標準、課程考核體系等;另一方面,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夠,但是學校以生拉硬套政治理論與所有專業課的強制聯姻的方式,忽略思想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融合,使得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在執行和落實的過程中沒有科學的方法并且還產生抵觸情緒。
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嚴謹求實的精神,但許多大學生因為考研、就業方面的規劃,存在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思政知識作用和學習意義認識不全面,忽略思想政治知識對于具體學科知識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學習中存在輕思想政治知識,重專業知識的現象,不夠積極主動的現象,以致許多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及職業綜合素養水平有待提高。
在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專業教師更多的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參與度不高,并且教學內容的設計仍然是根據書本知識,在添加課程思政的元素存在隨意性,一是造成了價值引領上的生硬和雜亂無章,做不到專業內容與思政內容“轉場自然”,使課程思政的目標不明確、不具體;二是把課程思政當成一種壓力,教學工作中注重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膚淺而不深刻。未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思政內容,沒有達到完整系統的價值引領,離課程思政的目標和要求有較大的差距,達不到應有的育人效果。
學校在開展課程思政的各項工作中,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任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建立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課程思政"制度體系,形成一套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做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在教師的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中,納入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和專業教學過程以及效果。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課堂教學評估和教學比賽評比,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增強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加深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對于新入職的教師,學校應定期組織課程思政專題培訓,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深入學習和研究思政教育規律、思政理論學科發展規律、思政知識結構和內在邏輯,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自覺主動樹立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培育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有效協同專業課理論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專業課領域中的思想政治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學生成長成才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科學的思想基礎。
黨員教師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黨執政治國的堅定支持者,認真擔負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充分發揮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庫、創新教學方法。扎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教師的認真教、學生的努力學,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好學校的課程思政工作任務,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在專業教學中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引導學生形成四個“正確認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提升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
時事熱點導入課堂教學,是在專業教學中,以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為案例導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和自覺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中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此教學方法讓專業教學的知識傳授不再限于傳統講授、枯燥乏味,具體可以達到如下效果:
1.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給學生提供專業解讀,提高學生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2.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
3.使學生時刻關注國內熱點,養成愛看新聞的習慣,并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4.時刻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當學生對某些時事認識不全面和思想出現偏激時,教師能夠及時地去引導和疏通,防止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誤入歧途。
1.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教學中,可以通過新媒體,使學生在課堂上親自參與關于目前的社會問題、熱點問題的調查問卷和課堂討論中,也可通過翻轉課堂、學生課堂即興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和優勢,營造出活躍的課程思政教學課堂;另外,可以通過行為導向項目教學、仿真實訓演練式教學、勵志企業家案例分析教學等方式、,以提交研究報告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2.推動全部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給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并在課程目標、課程大綱、教學設計中明確思政教育要求,落實“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各專業課教師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教學大綱的制定工作中,充分了解專業的特色,梳理承擔的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挖掘各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有序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其次各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方式,對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集思廣益,實現統一規劃和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思政課程評價機制和指導性文件;通過教研會、研討會等方式,總結在”課程思政”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成果,并編寫成優秀”課程思政”專業教材,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3.管理類專業的許多專業課程,都跟企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教師在此類專業課的教學中可以深入挖掘中國企業家精神,分享許多優秀企業家“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的案例,樹立學生“誠”“信”“義”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實干精神、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戰略管理課程的遠景與使命的講解中,可以分享中國目前比較成功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龍頭企業的發展歷史,再穿插中國的時代背景講解,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只有時代的英雄,沒有英雄的時代”,培養學生的實干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企業的并購章節,可以分享天府可樂、北冰洋汽水等產品的消失,剖析被國外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替代的原因,再加入中國企業家的歷史傳承和與時俱進、許多企業家精神的缺失等方面的案例,讓學生從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去理解并購戰略的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