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文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爾崧中學,廣東 河源 517400)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表達。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讓許多于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事。基于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作文教學工作。然而,現在山區高中作文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作文教學沒有制定科學和合理的計劃,脫離課程目標等等,如此現象就像迷路的羔羊在山谷間徘徊走不出作文教學的迷局。那么山區高中作文教學有哪些迷局?首先,學生缺少興趣。高中學生普遍對寫作文缺少喜愛與激情,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不會寫;二是不會想。對于前者來說,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語文知識掌握不牢固,有缺乏后期的相關寫作指導。因此在面對作文題目時無從下手,只能胡編亂造來湊字數。其次,制定科學和合理的作文教學計劃。對于作文教學,多數教師認為這是高三的事,而對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沒有計劃。還有就是作文教學觀念陳舊及批改方式傳統,目前高中學生中存在著觀念陳舊、人識模糊、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在統作文批改的模式下,教師是作文批改的權威,批改作文只由教師在課下操刀,幾乎不在課堂實施。學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馬虎看一眼評語、得分,就把作文本子往抽屜里一塞了之,極少有人還去認真思索領悟教師辛辛苦苦寫出的評語,這讓批改的教師常有一種花了冤枉功夫的強烈失落感。如此反復,勢必會嚴重挫傷老師認真仔細批改的積極性。
我的作文教學策略分為以下幾方面:
“興趣,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工作的原動力”。寫作也不例外,大城市的學生接觸面廣、視野開闊,學習環境優越,作文興致往往較高,而山區學生恰恰相反,那么如何激發山區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在指導作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身邊的材料替換課文的材料,或者巧借課文材料從另一角度立意,重新寫一篇材料相同、主題相異的文章,并將之與課文比較鑒賞。多次這樣的練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黑板報墻報,可開辟“寫作專版”“習作園地”,定期編優秀作文選、編印小報等都是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的好途徑。園地刊登的文章均是采用學生思想健康、文通字順、寫作技巧新穎的佳作,期末再評出佳作并予以獎勵。實踐證明,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當一位作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有一篇,哪怕是有一片斷文字被采用時,那高興勁甭提有多大,這對他以后寫好作文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高中三年,六個學期,將作文教學按學期分成六個訓練階段,這六個學期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模塊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每個學期各有訓練的側重點,同時結合班級、學校、社會、國內外時事、課文教學實際進行一些話題寫作,最后進行綜合與強化訓練。或者作文教材應該按照學生的年齡進行區分,設立有區分的教學目標。
重點是放在聽話、說話能力的培養上。因為學習語文是先會聽、后會說,會聽才能會說,會說才能會寫,學生聽說能力提高了,讀寫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從單純的應試模式中走出來,不失時機地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益活動,通過參觀、訪問、觀察調查等形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充實學生的作文素材,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作文質量?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作文批改也應有探索性的改革。簡單介紹我是如何進行的。
學生作文是學生在學習、生活等過程中的感受反映,學生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是寫不出來的,縱然部分學生想象性寫出來了也不夠具體。這一工作,我要求小組互相學習,共同修改,將班上學生每四人分成一個小組,各小組討論修改方法,教師對各小組推出的好句子、段落再進行點評,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自改能力。
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高年級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也隨著增加,如何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有進一步的提高,我采用的是“點面結合,集中修改”的方法。
所謂集體性作文,就是教師利用作文課讓學生按照作文要求,將各自的感受或作文思路說一說,甚至對其中某些字句、段落也說一說,營造一個較大的作文資源庫,讓學生能夠在其中選擇許多自己覺得好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寫作,共同提高作文能力。我經過這一作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作文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之,提高山區高中學生作文教學既要靠學生本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教師春風化雨般的辛勤指導,更需要全方位地對整個語文教學進行重大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讓山區高中作文教學走出困境,迎來學生寫作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局面,使學生作文真正成為展示新一代思想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