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王朝培
摘要:《隱秘的角落》作為2020年懸疑劇中的翹楚,其中大量的隱喻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劇作為一種多模態復雜媒介,采用臺詞、圖像、音樂等多種模態將源域與目標域聯系起來,實現跨域映射。本文主要從方位隱喻及多模態隱喻理論角度分析《隱秘的角落》三次“墜落”的多模態方位隱喻。
關鍵詞:多模態;方位隱喻;多模態隱喻
2020年愛奇藝旗下播出的網絡劇《隱秘的角落》橫空出現,意外走紅網絡。該劇制作精良,懸疑情節緊湊神秘,細節眾多,成為國產懸疑劇的代表作。整部劇看下來,讓人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因為該劇含有大量隱喻,隱喻背后涉及了原生家庭傷害、問題兒童、未成年犯罪、婚姻關系等社會熱點。
故事情節主要圍繞著三個原生家庭皆有創傷的小孩展開,朱朝陽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偏愛同父異母的妹妹,母親更在意他的成績,因此他從小缺乏愛;嚴良的父親吸毒成癮,因打架而入獄。因缺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他坑蒙拐騙都做過,但他為人十分仗義。普普,一名孤兒從小在福利院生活,有個得病的弟弟需要她籌錢救治。一天三個小孩約著去爬山,在其游玩過程中無意間拍到張東升岳父母被他推下山下的畫面,由此,三個小孩和張東升展開周旋,演繹了一段驚心動魄、剖析人性的懸疑故事。
一、方位隱喻與多模態隱喻
言語是影視劇向觀眾表達作品內涵的重要形式,有語言就有隱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圖像、聲音等多種模態的混合媒介,不單單只有語言。恰好影視劇就是這一復雜媒介的載體。而概念隱喻作為人類基本的認知模型,具備多模態特征并發展為多模態隱喻。
(一)方位隱喻
概念隱喻分為:方位隱喻、結構隱喻和本體隱喻三類。其中方位隱喻(空間隱喻)指的是人們根據其對空間或方位的感知體驗來理解其他概念系統的意義。首先,人們構成空間的概念,而后把空間的概念投射到非空間的概念中,從而理解與空間相關的非空間概念。即人們最先形成空間的意象圖式,然后以意象圖式為基礎,去理解與空間相關的隱喻意義。空間包括“上-下”(UP-DOWN)、“前-后”(FRONT-BACK)、“里-外”(IN-OUT)、“深-淺”(DEEP-SHALLOW)、“中心-邊緣”(CENTER-PERIPHERY)、“近-遠”(NEAR-FAR)等等,在這些空間概念的基礎上人們形成了隱喻概念,如“SADISDOWN”,即“SAD”這個概念來源于“DOWN”。因此,人們就在這個隱喻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些語言表達:I felt down about my performance.
(二)多模態隱喻
1980年美國學者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發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從認知科學的視角提出了概念隱喻這個概念,包含兩部分,一是目標域,指述說的對象,通常是不著痕跡、相對抽象、難以理解的東西;二是源域,指用于理解目標的基礎或參照物,通常是人們熟知的事物。
而多模態隱喻是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上提出的,它超越了語言和文本的一般范疇,將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模態形式以引入隱喻的意義建構。由于模態本身的分類很難界定,為其便利,Forceville把模態分為九種模態:圖像符號、書面符號、口頭符號、手勢、聲音、音樂、氣味、味道和接觸。Forceville等人在《多模態隱喻》書中談到“單模態隱喻是指目標域和源域僅以一種模態或主要以一種模態出現的隱喻,多模態隱喻是指目標域和源域主要以多種模態出現的隱喻。”電視劇作為一種由圖像、音樂、對白等符號組成的藝術整體,天生就具有多模態特征,能給予觀眾多重感官刺激。隱喻語言的不確定性和理解的多義性,使認知的主動性得到發揮,能提高接受者的參與性與活躍度,有助于他們進行深度思考。在《隱秘的角落》中,創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大量的多模態隱喻,不僅實現了意象符號能指與所指的關聯、促進了意義的形成與傳遞、激發了觀眾的解碼興趣和互動意愿,而且隱喻符號的經濟性特征也使得電視劇的傳播范圍迅速拓展。
二、《隱秘的角落》:三次“墜落”的方位隱喻
這劇里細節隱喻例子比比皆是,這主要分析方位隱喻。我們生活中的“近遠”、“上下”、“內外”這些空間方位詞往往也含有隱喻的意義。當然,方位隱喻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異。例如方位隱喻“社會地位高為上,社會地位低為下”。英語表達中"come down","hold down"就是方位隱喻的例子;中文表達中“趾高氣揚”的“高”和“低聲下氣”的“下”也反映了地位高與低的方位隱喻。
故事以“墜落”開場,因岳父岳母干預其婚姻的張東升利用拍照的時機把他們推下懸崖。由于事業不成功而不能滿足妻子的經濟需要,本來相愛的夫妻將分手。為了維持不穩定的婚姻和提高家庭地位,他殺死了妨礙他幸福的岳父母,想要提升其家庭地位。該劇有三次“墜落”的場景,運用了“高地位在上,低地位在下”和“有控制權的為高,被控制的為低”的方位隱喻來解釋。電視劇作為一種多模態的復雜媒介,劇中三次“墜落”方位隱喻運用圖像、音樂、臺詞等多種模態把源域與目標域聯系起來,完成跨域的映射。
(一)第一個“墜落”場景
第一個“墜落”場景發生在張東升陪岳父母去爬山的過程中,最先反映出“高地位在上,低地位在下”的方位隱喻。在爬山的過程中,張東升想要討好岳父岳母,悉心照顧替他們提著東西,并謙虛又略顯卑微地請教岳父拍照。因此他在他岳父母面前一直處于地位較低的狀態。接著張東升恭敬地問岳父:“您看我還有機會嗎?”顯然,這是一個暗示,但他們拒絕說服女兒修復破裂的婚姻。在對話過程中,突然出現音樂,岳父母的聲音在音樂的“干擾”下變得不清晰,為即將發生的“墜落”,氣氛的渲染也到了位。不料朱朝陽和其他兩個孩子恰巧拍到了“墜落”,伴隨著第二首歌曲《小白船》。《小白船》中有句歌詞是:“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到云天外”。“飄到云天外”好像預告著岳父母走向死亡。其實兩次使用音樂是為了突出一種“控制”,即擁有“控制權”的張東升早就預想到的。所以之前當他問岳父“您看我還有機會嗎”的時候,他其實在對岳父發出了最后的忠告,可他被拒絕了。而這種控制一直在繼續,直至他把岳父母從懸崖上推下去。整個場景在臺詞、圖像和音樂這三種模態的結合下體現了“有控制權為高,被控制為低”的方位隱喻。這次“墜落”張東升得到了他預想的“上下交換”,即他想要“上升”自己的家庭地位,“推下”岳父母,就像他的名字“東升”寓意一樣。
(二)第二個“墜落”場景
第二個“墜落”場景事發起因是普普想要替朱朝陽出一口氣,想要嚇唬一下搶走朱朝陽父愛的朱晶晶,先把她騙到了少年宮五樓的儲藏室。朱朝陽趕到后,兩人發生了口頭爭執。憤怒的朱晶晶告訴朱朝陽她爸爸和她說過“他根本不喜歡你”。這臺詞好像張東升在問岳父岳母“還有機會嗎”的否決。突然一不小心朱晶晶從五樓的窗戶摔了下去。在這之前,導演安排了一幕畫面:普普在回憶父母過世時演唱了《小白船》,也為之后朱晶晶的墜落做了鋪墊。
該“墜落”場景在第3集和第12集分別都出現了。與第3集相比,第12集中的整個畫面采用了些虛化濾鏡,這樣一來使懸念色彩更加濃烈,觀眾越發好奇。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集里普普看到朱晶晶掉下去說的那一句臺詞,原先在第3集里,普普說“她掉下去了”,然而在第12集里,她的臺詞變了:“她要掉下去了”。眾所周知臺詞作為最原始也最重要的的模態,它的字數、停頓、順序等都非常關鍵。而“她要掉下去了”的“要”說明朱晶晶還沒完全掉下去,突出了朱晶晶此時的“被控制”,即體現了“有控制權為高,被控制為低”的方位隱喻。對于朱晶晶的真正死因,這句臺詞“她掉下去了”歸因于意料之外即意外,而第12集的“她要掉下去了”就可能是朱晶晶不小心摔下去但又有挽救的余地,但朱朝陽選擇了“袖手旁觀”。這兩次“墜落”,其實朱朝陽和張東升有著類似的“地位”,就像這兩人名字有著類似的寓意:“朝陽必將東升”。在朱朝陽的眼里,他父親給朱晶晶的愛遠遠多于給到他的,即同父異母的妹妹的地位遠高于他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同樣第二次“墜落”場景體現出了“地位高為上,地位低為下”的方位隱喻。這種“上下”方位隱喻在轉換的臺詞、圖像與音樂的組合下完成了從源域到目標域的跨域映射。
(三)第三個“墜落”場景
第三個“墜落”場景發生在船上,體現了“有控制權為高,被控制為低”的方位隱喻。朱朝陽、嚴良與張東升相約在船上碰面,嚴良對與張東升糾纏的朱朝陽說“你別上了他的當,殺了他,你就再也回不頭了”。朱朝陽生氣地說道:“我做過最后悔的事,就是給你們開了門”。這句臺詞為朱朝陽見死不救作了鋪墊。之后在朱朝陽和嚴良的打斗過程中,嚴良不小心從船上翻了下去,萬幸他雙手還把著船沿,而朱朝陽站在船上沒有選擇伸手,再次選擇了“袖手旁觀”,嚴良墜入大海。此時被吊在船上的嚴良就被“控制”著,“有控制權”的朱朝陽可能預想到了嚴良的“墜落”。朱朝陽在船上的“袖手旁觀”可能是由于普普和嚴良的出現打破了他原本看似安定的生活,同時間接地使他徹底地失去了爸爸。在他看來,嚴良的“墜落”是他想要回到原本生活樣子的“必經之路”。這樣“上-下”的方位隱喻在臺詞、圖像兩種模態的結合下表現得酣暢淋漓。
四、總結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中這三次“墜落”的方位隱喻在圖像、音樂、臺詞等多模態媒介的加持下更具有藝術魅力,人性“隱秘的角落”值得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