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濤
摘要:中職學生屬于一個具有特殊性的群體,他們是獨立意義的人,有著獨立的思想,但目前我國中職學生仍然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而對這些存在不良行為習慣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就是培養和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使之能夠受用于他們的一生。本文從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實際問題角度入手,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維度進行分析,針對當前我國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引言
職業教育工作是推進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根本工作,培養國家中、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及高素質勞動者是職業教育的使命。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石,中職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現狀如何,行為習慣如何,直接地關系著當代我國工商服務產業大軍的綜合素質,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一、中職學生行為現狀表現
到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的學生,他們不但學習不好,還有吸煙、講臟話、逃避課堂、談論戀愛、爭吵斗毆、精神狀態萎靡、沉迷于網絡、生活自由散漫等不良行為習慣。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雖然有許多個體和社會層面的原因,但主要和他們之前學習生活期間養成教育的缺失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中職學校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勢在必行。
二、養成教育的實質
我認為,養成教育是以傳統的思想政治知識為教育基礎,以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訓練為教育的契合點,結合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按照社會公德去處理他所涉及到的社會公共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關系,并經過多次重復練習而固定下來、形成習慣的教育。它雖不是教育的整體,但卻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種對于人的倫理道德品格這一內在特質與行為習慣這一外在形式與表象的整合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卻承載著同樣的養成教育責任!
三、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
(一)家庭對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中職學生同樣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家庭成員的行為舉止都間直接影響、關系到中職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
首先家庭成員要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家風,要為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創造環境。例如:吃飯的時候不講話、不看手機,夾菜的時候不亂翻動、注意餐桌禮儀,吃完飯輪流洗碗打掃衛生等等,所有家庭成員就應共同遵守,相互監督。
其次家長要規范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做好榜樣,以榜樣的力量促成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面對中職學生沉迷手機的問題,家長們是否能做好榜樣,適當使用手機,和孩子們一起成為手機的主人而不是“奴隸”,要知道家長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學校對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
學校的責任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要注重把行為習慣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入日常學習和各項活動中,切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承擔起學校教書育人的責任。
1、激勵中職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重拾信心
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舉行各種技能比賽、學習競賽,采用鼓勵、交流、談心,甚至是采用恰到好處的批判和懲罰等,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讓我們的中職學生這在過程中看到自己身上的閃觀點,重拾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也可以有計劃地邀請一些往屆的優秀畢業生返校作報告,講述他們的親身體驗,用學生身邊的成材小故事,讓他們看希望。
2、重視校園文化創建,塑造學生精神家園
中職學校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教育工作應該重點著眼于,如何培養在校學生樹立一輩子受用并為終身所受益的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可從在校學生當中常見且普遍存在的各種不良行為以及習慣特點出發,開展一些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良好行為習慣宣傳教育,對于表現突出的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例如,中職學校可以根據學生每周在學校的表現,評選文明禮儀之星、勞動之星、學習之星、樂于助人之星、拾金不昧之星等等,并在升旗儀式上對他們進行公開表彰,在全校師生中樹立學習標桿,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對于無法自覺遵守學校紀律,例如上課遲到、睡覺、亂扔垃圾、講粗話等學生,直接簡稱粗暴的批評、懲罰對于中職學生是不可取的,而應在關心關愛的前提下,耐心的引導他們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同時還應對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進行監督和習慣追蹤,直至其徹底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從而促進學校整體良好校風的形成。
(三)社會對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
我們共處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中職學校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缺乏公共意識,缺乏社會功德意識,缺乏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什么該做,什么能做,該交什么樣的朋友,該怎樣交什么樣的朋友等等,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因此,加強對于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社會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中職學生這個群體需要社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他們的行為習慣好壞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幸福。
其次,全社會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引導,中職學生經過努力同樣可以成材,要多一些成功案例的正確宣傳,幫助中職學生重拾信心。
最后,社會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發展平臺,對于表現突出、行為習慣良好、技能過硬的中職學生,要給他們提供機會、創造平臺,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價值!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聯手,需要學校與社會齊抓共管。
四、結束語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以后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改變他們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讓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中職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特征和規律,增強養成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感和社會吸引力,為中職學生的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成為祖國的鮮艷花朵,為祖國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玲.關于中國高中學生的常見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和情緒疏導[m].山東廣州:中國山東省立和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262-267.
[2]戴斌榮.關于中國高中學生如何進行教育心理咨詢的幾個基礎性教學理論和國際實踐[m].臺北南京:國立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23.
課題批準號:Gzjy2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