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斌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江蘇 常州 213147)
近年來,我國職業技能大賽快速發展,舉辦的規模越來越大,取得的成效越來越顯著,逐漸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中國特色教育體系。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國家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時大賽日益增長的社會影響力,對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職業院校而言,通過大賽,向公眾展示院校相關專業改革及師生良好風貌,對提升學校知名度、學生的就業水平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院校教師通過參加及指導大賽,可了解和學習本專業前沿技術、行業發展趨勢等,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隨著職業技能大賽在全國范圍的普及,賽事已覆蓋了職業教育全部專業,職業技能大賽已經變成了職業院校教育改革的風向標。盡管如此,現階段仍普遍存在賽教分離的“兩張皮”現象,且有愈演愈烈趨勢。賽教分離“兩張皮”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學生覆蓋面小。目前由于技能大賽參賽名額的限制,能夠參賽的學生是極少數,因而技能大賽的模式主要是集中優勢力量培養最尖端學生,普通學生根本無法接觸到技能大賽,造成了技能大賽受益面狹窄的現狀。同時職業院校對成績的追求,就不可避免進入到一種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模式。
②賽教目標、內容不一致。目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基本沿用了傳統模式,未將賽教結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建設滯后,技能大賽相關項目的標準要求尚未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技能大賽所帶來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未能被很好的吸收,仍存在相互脫節的現象。同時,職業院校也普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
③實訓條件落后。職業技能大賽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水平,競賽用設施設備均為行業內頂尖設備,費用較高。而現階段大部分職業院校實驗實訓設備較為落后,無法滿足賽教結合的教學需求,建設符合技能大賽要求的實訓基地也會對職業院校帶來較大的財政壓力。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時56學時,第三學期授課。本課程以實訓課為主,理論結合實訓教學,實訓課基于真實圖紙,采用分組形式,將圖紙進行拆分,全班共同完成一個小型工程的磚墻砌筑任務,結合規范要求進行質量檢測并予以評價,考核采用實訓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模式。
本課程現階段的授課模式存在如下缺點。
①實訓內容單一。課程實訓基于真實圖紙完成磚墻的砌筑,工作量大且重復作業多,實訓內容單一,對學生提升專業技能素養的促進有限。
②團隊協作未充分發揮。課程實訓采用分組合作形式,授課班級分為六組。基于圖紙的實訓任務量固定,而平行授課班存在人數差異,人數較少的班級學生實訓任務繁重,易產生抵觸情緒;人數較多的班級學生實訓任務則相對輕松,容易出現部分學生出工不出力的情況。盡管采取分組實訓的形式,各小組成員往往各自為戰,團隊協作未得到充分發揮。
③實訓質量較低。盡管課程實訓采用分組形式,各小組任務相對獨立,但就實訓任務整體而言,在某些特殊的工藝節點需要各小組相互配合方可完成。為保證全班步調一致,進度慢的小組往往會在后期出現趕工的情況,導致實訓質量低下。
④評價體系不完善。現階段僅針對實訓成果質量的評價采用了客觀量化指標,對學生實訓工效、實訓態度、團隊協作等方面均為教師主觀評價。現有的課程評價體系無法完全客觀公正的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⑤實訓資源占用多。課程實訓任務的實施周期為一學期,磚墻占用場地面積大,實訓材料需求量大,場地和材料周轉困難,當平行授課班級數量多時,對實訓資源的消耗量巨大,造成教學成本的巨幅增加。
①明確課程定位。扎實的砌筑基本功是選手在技能大賽上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世界技能大賽訓練導則砌筑》中特別強調了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同時,扎實的基本對于所有學生今后就業和技能證書的獲取均有積極的影響。故本課程的定位就是強化砌筑基本功的訓練,通過課程學習培養技能精英,挑選參賽苗子,最終服務于技能大賽。
②有機融入課程思政。結合授課內容,分別從施工圖識讀、砌筑實訓、質量檢測、課程競賽、安全文明等方面入手,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詳見下表所示。
③重新設計實訓內容。結合課時針對實訓內容進行重新設計,設計成多個獨立的小型實訓任務。砌筑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均以磚墻為載體,同時現階段砌體結構在房屋建筑中主要應用在填充墻的施工中,故課程實訓任務均基于磚墻砌筑進行設計,前期實訓主要以直墻砌筑為主,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設置L形墻體、墻體馬牙槎、墻體直槎、墻體踏步槎、凹凸墻面等不同難度的實訓任務。實訓任務的難度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可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砌筑基本功水平。
④創建“練+賽”授課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以兩次課為一個模塊,以“練+賽”為一個循環,第一次課為練習,第二次課為競賽。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實訓任務,每個小組成員各負責完成磚墻中一皮磚的砌筑,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實訓成果進行質量檢測。在課程競賽中引入技能大賽制度,要求各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砌筑任務。引入技能大賽評分標準,采用客觀評分與主觀評分相結合的評分方式。客觀評分占總分值80%,賽前由教師設置打分點(不公布),主要針對磚墻尺寸、水平、垂直、墻面平整度四個方面進行量化評價;主觀評分占總分值20%,主要針對磚墻組砌形式、成品外觀、安全文明施工、時效性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在進行評分時,采用交叉評分的形式,本組成員不參與本組成果的打分,確保評分的客觀公正性。各小組成員根據本組成果得分進行統一賦分,組員得分保持一致,不設置高低分差。
①豐富了教學資源,統一了評價標準。基于賽教結合的教學改革,擺脫了以往課程單一的實訓模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課程資源庫,包括比賽試題、操作標準、技術文件等。引入技能大賽規則標準,統一課程評價標準,讓課程評價更科學,確保了課程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課程思政融入點
②幫助學生更好成長。賽教結合的授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賽、教、學的全過程中有機融入了課程思政教育,同時通過團隊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良性的競賽氛圍也充分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職業精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與傳統授課模式相比,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③以賽促教,賽教相輔。賽教結合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拓寬了技能大賽的受益面,讓所有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感受比賽、參與比賽,了解技能大賽的規則與標準,激發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興趣。同時對于大賽而言,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也起到了反哺的作用,利于指導教師從更大更優的范圍挑選苗子,為技能大賽的備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于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技能大賽與課程教學進行有效地融合,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改、賽教相輔”的效果,提高了專業教學的質量,并能夠滿足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當然,現階段技能大賽與課程教學的融合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后期應同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不斷完善實訓條件、開發配套的活頁式或工具式教材、組建學生社團,從而進一步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