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大關中學 馬志鵬
初中是學生個性、品德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將德育與智育融合起來,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重視學生德育情感的培養,讓德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德育活動需要有明確的實施路徑規劃,教師可以借助一系列德育活動幫助學生設定德育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德育自然氛圍,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德育思想情懷的活動目標。
德育活動主題是德育情感目標的設定依據,任何形式的德育活動都離不開主題引導。明確德育活動的目標,能夠為學生個性和品質發展創造豐富的成長契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成為道德品質優良、行為習慣健康、個性發展健全的人。學生在教師所設定的德育活動主題中,找到相應的德育情感目標,明確德育活動的參與意義,進而抵達德育活動的教育核心。
德育情感目標的設定必須圍繞德育活動主題。比如,“孝”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為人行事準則。在母親節將要到來之際,教師挑選合適的活動時機,開展感恩主題班會活動,向學生提出相應的活動問題:你認為母親節有什么意義?你有什么想要對母親說的話?你認為感恩母親的具體做法都有哪些?學生在接到教師的問題提問后,快速展開了小組間的交流討論,很快便有了屬于自己的答案。有學生說:母親節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醒大家感恩母親,感恩她對兒女無畏的付出。感恩母親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幫母親做家務,給母親捏肩捶背等,但感恩母親最好的方式是專心念書,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滿意,但是教師發現學生會有意識回避第二個問題,為此,教師鼓勵學生將想對母親說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把對母親的情感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教師以母親節為德育活動開展契機,召開感恩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活動問題引導下,思考母親節背后的意義,尋找感恩母親的具體做法,從班會主題中自主感悟到了德育情感目標。感恩主題班會活動深化了學生對母愛的感受,讓學生懂得以實際行動去關懷母親、理解母親、感恩母親,自覺傳承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快速抵達感恩主題班會活動的情感教育核心。
德育活動內涵對德育理想人格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德育活動具有極高的可追溯價值,學生對德育活動環節展開深度探析,了解德育活動開展的背景和啟迪現狀,挖掘到了德育活動背后的內涵。德育活動內涵展現了活動的育人屬性,明確了德育活動開展的意義,貫徹了德育活動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德育活動內涵探析的過程中,能夠意識到德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性,自覺形塑自身的理想人格。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必修的一課,也是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教師設計主題演講活動,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活動自主性,讓學生利用信息資源,廣泛搜尋演講素材,做好愛國主義演講的準備工作。在教師的活動引導下,學生在課下運用互聯網信息資源,搜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的事例,明確了演講內容的感情基調,自主投入了演講調試環節。學生的演講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英雄事跡震撼人心,拳拳愛國之心令人動容。教師借由愛國主義演講活動契機,讓學生思考德育活動的內涵。學生剛接受了一場由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精神洗禮,對活動內涵有著充分的感悟:時代旋律中不可缺乏愛國主義教育,當代青年只有時刻心系祖國,才能順利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生必須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明確自身的理想人格。教師借助愛國主義演講活動,幫助學生重啟關于理想人格的思考,讓學生自覺肩負起時代使命。學生認識到了愛國主義演講活動的深刻內涵,圍繞著愛國主題展開自我思考,意識到了愛國主義活動對于當代青年的啟示意義,自覺形塑自身的理想人格,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育活動情境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德育的氛圍。德育活動情境是圍繞著德育內容而特設的活動場景,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學生在特設的德育活動情境中,增進了對德育目標的指向性,加深了德育活動情境體驗,感受到了自然的德育氛圍。
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初中是心理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學生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初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放在德育的首要考慮位置。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契機,安排有關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效參與心理健康活動,關注心理健康成長,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成長是什么樣的感覺呢?大家在成長過程中都曾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和困擾呢?大家又是怎么去克服它們的呢?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親身的成長體驗:成長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但是它也確實帶來了很多的困擾。步入初中生活以來,大家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課業壓力,有的時候面對學習成績會沮喪,感覺自己有一種無力感,甚至有的時候還有一些厭學的想法。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是可行的一種辦法。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分享,幫助學生重新看待成長過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為解決學生的成長問題提供多重思路。
創設心理健康活動情境時,教師應將心理健康活動的關注重點轉移到學生身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活動話語權。學生依循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情境,逐步進入德育自然氛圍,自覺回顧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擾,對成長感受進行表述,加深了心理成長體驗,也為其他學生的成長困擾帶去可以借鑒的解決方案。
征集德育活動志愿是培養德育思想情懷的有效途徑之一。德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學生是德育活動的參與主體,只有充分聽取學生的德育活動志愿,才能達成良好的德育效果。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對不同事物有著不同的看法,而德育活動的內容多樣,德育情感建設目標也略有不同,學生的想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廣泛征集學生的德育活動志愿,能夠滿足學生的德育情感需要,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情懷。
學生是接受德育的主體,教師要注意聆聽學生的德育參與建議。教師可以利用班會時間,向學生闡釋德育活動的重要性,講述德育活動展開形式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策劃過程。有的學生意識到德育活動的目標引領作用,從感恩、禮儀、行為規范等角度展開設計,也有的學生從德育效果角度展開思考,推行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德育活動的針對性。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活動志愿進行了梳理整合,借助多媒體工具進行志愿投放展示,并發動全體學生對自己所喜愛的志愿活動進行投票。一輪投票結束后,“孝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的票數最多,教師發動學生談一談對這項德育志愿活動的看法,有學生認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不變的社會主旋律,“孝老愛老”德育志愿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更多學生深入活動核心主旨,培養他們的德育思想情懷。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補充,和學生共同進入德育活動的籌劃工作,對“孝老愛老”活動背后的情感目標進行深度挖掘,確保德育活動展開的有效度。
教師在征集學生的德育活動志愿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德育接受主體地位,廣泛征詢學生的活動參與志愿和建議,讓德育活動的開展更能體現學生的德育訴求。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德育活動種類進行整合梳理,借助多媒體工具投放了可供學生選擇的德育活動志愿,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德育情感需要進行投票。學生在投票環節,充分發揮了德育活動主體作用,對“孝老愛老”志愿活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順利抵達德育志愿活動的主旨核心。
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初中德育活動的重要性,將學生的德育發展放在活動首位進行考慮。在德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既關注到了學生的德育接受主體地位,又闡明了自身的活動主導立場。德育活動開展時,教師調動德育活動教學的系列手段,幫助學生快速感悟德育情感目標,加快德育理想人格的塑成,讓學生身處德育自然氛圍,進而實現了培養學生德育思想情懷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