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 林水河
實驗學校從含義上來說,它應當是一所擔負探索和檢驗某種教育理論或進行教育改革試驗任務的學校,從管理內容上來看,它包含了發展思路、教學管理、特色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大部分實驗小學都加大了教育上的管理力度,也開辟出來更多新的教育發展前景。但是從目前的管理現狀來看,在其管理體系上的完整性、高效性、合理性和目的性依舊存在著各種問題和困難,具體情況呈現如下。
從實驗小學的管理目標上來看,學校想要提升管理效能,獲得更快的發展,就離不開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只有擁有了良好的管理思路,只有思路正確,目標長遠,才能推動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然而,從目前的實驗小學管理現狀上來看:一方面,受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限制,制定相對性的發展目標時,思路創新力度并不足,難以跳出框架結構。另一方面,從領導管理層面來說,盡管我國經濟水平和文化素質都有所提高,但是小學教育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仍然處于落后階段,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這兩點卻正是一所實驗小學想要提高管理效能的基礎內容,也值得從管理領導力層面做出一些改變和發展。
教學管理作為一所學校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學校管理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而教師作為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引導者,他們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針對教師隊伍的管理高度決定了學校的高度。但是,目前許多實驗學校還是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科層式或層級管理,教師處于一種“聽命執行”的被動狀態,缺乏創造和創新的熱情、動力、思路,教師隊伍整體建設程度并不高,這與實驗學校“實驗、創新”特質發展背道而馳。此外,校本教研作為實驗小學教學管理中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從目前的管理質量上來說整體也有待提高和完善。首先是“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難以驅動教師的積極性。其次是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意識不強,在管理上缺乏針對校本教研的一套健全激勵評價體制。此外,從外在管理層面上來看,受條件資源等諸多因素影響,學校管理層對校本教研的重視程度其實并不夠,自然就無法發揮出校本教研在教學管理上的最大作用,從而直接影響教學管理的效能。
特色辦學一直是各類學校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發展追求。特別是對于實驗性質的小學來說,實驗、創新代表著的是學校管理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更加直觀地體現在學校的特色育人管理上。而在目前的實驗小學管理上,“照抄照搬”的現象依舊存在。從學校管理層面來看,并未拓寬特色視野,深挖整合自身的特色資源,創新實踐力也嚴重不足,自然無法形成更多辦學成長點,來有效地促進學校管理走上新臺階。
作為一所實驗小學,更應該將學校管理創新融入基礎教育改革的整體背景中,遵循“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范式”的“四項改變”原則,來進一步加強學校的管理創新。最終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的特色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學校管理效能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下的教育發展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和使命。明確學校管理發展的“教育目標”。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說,更應緊扣“守正”“創新”兩大目標:“守正”即堅持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現代管理理念,構建學校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創新”即堅持與時俱進、尋求突破的科學精神,把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持續動力。例如,實施學校發展規劃、教師卓越成長體系、先鋒學院教育基地、“新課堂”評價標準等項目,只有將“守正創新”的管理目標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層面,才能夯實學校基礎管理內容,更好指導學校管理工作向著更清晰的邏輯方向成長。同時,從管理方法上來說,首先應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前端,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辦學方向,研究實現科學發展。例如,以“黨建”為引領,“黨團隊”協同發展。將黨建與教學工作深度融合,以產生有機的化學反應。其次,要創新“黨團隊一體化”管理機制,發揮黨建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創新打造全校管理層面的“先鋒學院”思想教育基地,從思想引領、環境感化、氛圍熏陶等方面進行滲透培養,發揮“先鋒學院”的效能,最終打造出一個“有道德水平、有專業能力、有政治規矩、有管理作為”的“四有”管理班子,引航實驗小學向著更加有利的創新轉型發展。
“校本教研”作為師資建設的根本,是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的開展教研活動,應從三方面出發。第一,使內部改革轉化為組織的全面發展,如合理制訂學校教育教學方案,有效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推進“四進”課堂,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把尊重帶進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激勵帶進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把方法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學習;把創新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創造)。第二,是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如加強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堂多媒體公開課、讀一本教育類好書、寫一本讀書筆記、撰寫一篇教學論文等。加強教師人格的培養,從而調動教師的內在驅動力,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提高。第三,形成教師之間互助關系、改進工作的合作形式。例如,堅持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制度,定期舉行教學比武(新進教師的過關課、青年教師的比武課、優秀教師的示范課),讓教師之間互相吸取優良的教育教學經驗,構建出“同伴互助”的管理模式,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另外,也要經常開展校與校之間的“協同共建”活動,建立良好的校際合作和教師結對幫扶機制,進行學校管理經驗的交流、學習,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提高雙方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學校的管理水平。通過這樣的以學校為基礎、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管理過程,切實從制度、內容與方式、資源、監控、評價等教學管理方面出發,將管理落到實處,落到痛點,真正發揮出“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基本力量,從而有效推動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為整體的學校教學管理構筑出強大的中堅力量。
打造學校特色,鑄造教育品牌,應成為一所實驗小學的最高理想與追求。作為一所實驗小學,更加應該根據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地在“創新育人”模式上進行不斷的探索突破,實現學校整體特色化管理高進階。因此,學校應深挖本校的資源特色,加大特色辦學提檔升級。例如,探索“藝術教育”特色素質教育模式時,學校從管理層面上,首先要成立學生社團教育領導小組,健全社團教育管理體系,根據本校特點,對社團活動及發展制訂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并強化管理,做到定項目、定時間、定活動內容、定活動效果。不僅開學初各社團有活動計劃,而且學期末學校還對其進行考核,以確保活動質量。其次,要從提質改造層面出發,在學校建設英語電子閱覽室,配備高檔點讀筆,引領學生閱讀原文原著。通過這一系列的特色辦學探索,能讓學校的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與此同時,為了增強特色育人的管理效能,學校還可以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同步教育網絡,如成立家委會俱樂部,或是利用微信直播平臺,組織研學游學系列活動,深化家校聯動,提升管理水平,實現學校管理發展的家、校、社的閉環,使得家長認可度和社會美譽度不斷提高,更加凸顯學校品牌效益。
總而言之,實驗小學要正視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遵循“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范式”的“四項改變”原則,尋求傳統模式上的突破科學精神,把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實驗小學發展的持續動力,多措并舉,齊頭并進,最終才能真正地實現“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辦學目標,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效能,讓學校管理獲取更加行穩致遠的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