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 游秀女
小學數學這門課程是一個值得學生們去思考和探究的課程。其中,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并探究,最終達到對問題的解決以及自我提升的目的。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就要注重核心問題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對問題積極進行思考,繼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探究能力,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所謂的核心問題指的是根據所教學的內容,制定一個中心的問題,這個中心的問題可以迅速幫助學生聚焦其思維以及注意力,以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這個核心問題是經過教師的深思熟慮以及仔細推敲所得來的,和學生的思維狀況、教學的內容是息息相關的。例如,從學生的思維來看,核心問題符合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又是需要通過挑戰才能夠解決的問題。
1.立意的建構性特征
建構通常是基于某種環境實現相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發揮出較強的建構性,就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而核心問題就是建構性的推動劑。核心問題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所展開的客觀性問題,其具有具體思考的邏輯過程,通過核心問題可以和身邊的人和環境進行互動,達到認知的過程。因此在涉及核心問題時應遵循建構的主動性原則。
2.情境性特征
在核心問題中的情境性特征通常包含兩層含義,第一種是指所提出的核心問題,具體發生的一些場合、實際的情況,這些是問題本身的一種物理性質,是外在的情境。還有一種情境則屬于心理狀態,這是一種認知沖突的情境。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想要解決,卻要通過不斷思考達到的一種最近發展區。在這個區域內,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加活躍,整體課堂的效率也會更高效。總而言之,外部情境可以為內部情境提供動力,內部情境又是發揮出核心問題引領作用的根本反映。
3.開放性架構的特征
在小學高年級的綜合應用題中,往往是存在開放性的,內部問題的探索條件是非常多的,需要后期進行重組,重組的方式有很多,結果也不盡相同。因此數學教師在設置核心問題時,要創設開放性的架構,讓學生能夠在這類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習基礎的知識,同時體會問題解決過程中思維的變化,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教學的內容,認為將教學的內容講清楚、講明白即可,忽略了在傳遞過程中的一些技巧。而融入核心問題之后,教師從傳統的注重教學的內容逐步轉變為注重教學的方式,從傳統的關注學生的成績逐步轉變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提升,學習的效率也會逐步改善。
核心問題是基于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所提出的,其在課堂中可以起到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學生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之下,就會進行思考和探究,整個課堂自主學習的氛圍會提升。學生也從傳統的機械盲目地學習狀態,變成了一個主動思考和探究的學習者,整個課堂就會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
通過核心問題可以帶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達到提升的目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一種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之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更加科學,學習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能力更強。
數學是一門以圖形以及數字為基礎的較為復雜的學科,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之下,教師就可以基于教學的內容創設核心問題的情境,基于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和探討,繼而逐步構建新的知識架構。
例如“負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程,需要學生能夠掌握0以及正負數的意義,知道正負數表達的方法,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針對該類內容,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如小明和小紅各帶了20元去超市買文具,小紅買了一支筆花了5元,小明買了一個本子和一個球,共計25元,另外5元是問小紅借的,請問小紅和小明各剩下多少錢?利用微課將這個情境展現出來,學生立馬腦海中就會有個基礎的情境架構,這個問題較為簡單,卻可以引出負數這個概念。學生通過思考得出小紅還有15元,其中5元借給了小明。小明不剩錢,還欠下了5元。此時教師提出核心問題,欠下的5元應該如何用數學方式表達呢?通過這種基于數學學習的內容、創設核心問題的方式,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出的核心問題都必須基于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的內容。學生根據所學習的知識,不斷進行思考以及探究,才可以得到答案,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不同,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如“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這一內容,該節課程的重難點是根據實際情況繪制出統計表,再根據統計表畫出條形統計圖,感受整個統計的過程。針對這節課程的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索統計表以及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提出核心問題:班級要參加跳舞比賽,為了保證表演可以完美地進行,需要購買統一服裝,其中139厘米以下的穿S號,140—149厘米的穿M號,150厘米以上的穿XL號,請問怎樣才知道各種服裝需要購買多少套呢?這個核心問題,實際上是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了解班級內部學生的身高情況,二將身高和服裝的碼數匹配并統計,三是制作出相應的統計圖。這些問題都是循序漸進的,學生在思考和鍛煉的過程中,就對整個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重點內容進行了掌握。
核心問題在數學課堂中的融入,需要教師的深思籌劃,也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提出核心問題之后,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梳理,適時點撥,以發揮核心問題在課堂中的引領作用,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圓”這節課需要學生通過觀察、畫圖的方式了解圓的基本特征,如圓的半徑、直徑的含義,能夠利用圓規畫出指定圓的大小,逐步加強學生將圖形以及生活聯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該節課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出:“一個圓有什么特征?”這個核心問題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進行梳理:“首先了解什么是圓,其次觀察生活中的圓,總結出圓的共性。再想辦法利用圓規畫出一個圓。”通過教師循序漸進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就逐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也掌握了數學的知識點。
核心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大大地提升課堂學習的氣氛,引發學生的思考,優化教學的質量。但是為了保證核心問題可以發揮出作用,就需要適時對核心問題的提出以及解決方案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和總結。
例如,需要對核心問題的提出進行評價,評價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從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效果看,也可以從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對核心問題的提出進行優化,保證核心問題在課堂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次是解決策略。通常對于核心問題的解決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解決,也有小組討論進行解決,或者學生個人思考解決,每一種解決的方案都應該和提出的核心問題相配套,這樣才可以發揮出小學數學課堂中核心問題的引領作用,逐步實現學生認知的構建。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發揮核心問題的引領作用,需要教師考慮學生以及學科的特性,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其中。還要對其適當地進行評價,不斷地反思,才能夠獲得進步。
核心問題引領是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種較為重要的教學策略,其能夠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實現傳統教學思想、教學目標的真正轉變。在進行核心問題的引導時,數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教學的內容,合理創設核心的問題,并通過相應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核心問題進行參與,繼而達到核心問題引領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