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蘭
(吉林省扶余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 扶余 131200)
引言:由于花生的市場供需結構,現階段我國大量農業從業人員及時調整種植方向,選擇種植花生來提升經濟收益,想要提升花生產量需要從多方面多視角著手分析,在種植土壤環境、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都需要針對性進行分析,保證花生栽培技術科學先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實現種植效益提升。
花生種植之所以存在一定的限制是由于花生不適合接連耕作,最好是隔年輪作耕作才不會導致花生果實退化變小,且連年耕作會導致幼苗抗性下降、病蟲害頻率增加直接影響產量,同時花生種植輪作作物選擇時需要注意不能選擇豆類作物,避免對來年的花生栽培產生影響,在選擇花生種植區域時需要保證耕作層較深土壤疏松肥沃,結構優質且沒有過多雜草的區域。
花生栽培需要格外注意準備環節的整地工作,在入冬前對種植區域進行深耕作業以保證水肥的利用率和傳輸效率,種植前還需要對淺層進行處理并去除雜草,進行底肥布設保證肥料均勻,在肥料選擇時需要根據土壤實際情況選擇尿素、硫酸鉀含量適合的有機肥。
花生栽培的水肥管理是一個周期性過程,在播種前需要注意底肥的使用,一般情況下底肥施肥在播種前的三到四天,底肥可以將有機肥、氮肥、糞肥、草木灰進行混合,在肥料與土壤充分結合之后再進行播種作業,隨后在幼苗四葉到六葉期間注意進行跟肥保證花生的肥料供應,在下針之前要注意對花生苗施加鈣肥來進行提產,同時利用石灰粉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1]。
一般情況下會在播種前的二十天左右,將花生進行剝皮處理進行備種,但是目前很多農業從業人員為了方便都是在冬季進行備種進而導致花生種的發芽率大幅度降低,在備種過程中需要仔細選種,盡量選擇成色較好顆粒飽滿的種子,據不完全統計,花生種子優質最高可以直接提升盡兩層產量,在花生種剝皮處理之后需要進行曬種來降低種子水分含量,需要根據天氣情況和種子狀態對曬種的時間進行控制,一般天氣較好的情況下兩天即可完成,曬種過程中需要保證種子的完整性,避免陰雨天氣導致花生受潮。
在花生播種之前需要進行拌種,利用甲基托布津可以有效控制地下菌群病蟲害對花生種的破壞,隨后進行播種,播種分為兩種,分別是露地和薄膜,現階段基本上都采用機械設備來進行點播,大大提升了播種效率避免很多外界因素對播種質量造成干擾,一般在選擇播種節點時根據土壤狀態進行分析,在耕作層六厘米左右保證土壤溫度達到13°C 以上并具備一定的松散性即可播種,播種密度根據實際氣候和品種進行設計,一般是控制在三粒每穴保證種植深度在六厘米左右,每穴距離在十厘米以上,花生的種植密度和種植結構直接影響花生的產量,需要科學進行設計。
田間管理主要是在三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分別是花生幼苗出土環節、病蟲害管控方面、水肥管理方面,薄膜種植需要在幼苗出土期間進行引苗出土,幼苗出土之前土壤會出現裂痕,需要及時破除薄膜去除幼苗破土的阻礙物保證幼苗生長穩定進行,但是需要注意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進行分期處理避免對產量造成影響,針對花生病蟲害需要及時發現及時控制,一旦出現發病現象需要進行藥物噴施,并做好播種前的拌種,在進行花生品種選擇時需要選擇對病蟲害抗性優質的品種,可以從根本上避免花生發生病蟲害現象,保證花生健康生長。
花生的成熟度作為花生收獲標準,前后要嚴格把控,收獲過早花生不成產量降低,收獲過晚則導致花生脫落遺留在土壤中造成變相減產,一般情況下在花生頂部停止生長葉片變黃時就需要及時收獲。
在進行花生栽培過程中需要嚴格進行品種選擇,根據種植環境和水文條件因地制宜,保證花生具備一定的病蟲害抗性和豐產性,并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篩選保證種子的完整性和飽滿性,花生的品種直接關系到還剩的產量和生長速率,因此需要在選種時格外注意。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花生栽培需要不斷結合現代化技術提升技術水平,針對農機農具進行創新以提升種植效率,例如在播種之前對土壤進行檢測,分析土壤成分和溫度濕度進而針對性施加底肥進行深耕,在收獲期間利用現代化技術對花生的成熟度進行分析,保證在最佳節點進行收獲避免減產現象發生[2]。
花生種植需要優質的環境,花生屬于喜酸農作物,因此需要保證土壤酸堿度在6-6.5 之間,只有在相對較為優質的土壤環境中花生才能實現增產,所以需要對花生的種植環境進行挑選并科學進行整地作業,種植土地中不能有雜物,以免對花生的生長速度產生影響,花生最優質的土質是沙性酸性土壤,沙性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長且土壤結構更為通透,對花生的水肥吸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花生不適宜連作,在選擇種植區域時需要格外注意,第一年種植花生的區域不適宜種植豆類作物,種植區域要保證下雨時不出現積水現象,干旱時蓄水能力強透水快,隨后進行整體作業,整地作業時需要對土層進行深翻,不僅能提升土層的透氣性,也能對土壤中的蟲卵和病毒進行消殺,避免后期出現大規模的病蟲害留下,同時在整地過程中需要注意底肥的施加,底肥要根據土壤實際情況科學進行施加,主要成分是有機肥、草木灰、糞肥混合,科學的施加底肥可以有效提升花生的生長速度提升花生的抗病性。
選種過程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花生的品質,在選種時需要科學分析實際種植區域和環境,選擇飽滿節間短且開花集中、株型緊湊、抗逆性適應性強的品種隨后在種植之前需要對種植進行處理,種植處理能有效提升發芽率實現增產,花生種的處理分為三步,第一步是進行曬種,在曬種時需要注意不能曬種仁,要帶莢晾曬,選擇光照溫度較好的天氣兩天左右即可,避免在陰雨天或者濕度較大的天氣曬種導致種子受潮,隨后將種子進行分級調出不完整或者發生霉變的種子,選擇較為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隨后進行藥物拌種,在進行種子處理時需要格外注意,很多從業人員會早早進行備種,在冬季金對花生種進行剝皮處理,進而導致花生種的發芽率下降,對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花生的播種節點選擇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覆膜播種能有效提升產量,現階段很多地區都采用機械播種,不僅能提升種子的利用率也可以降低成本,在后期的種植管理上也更有優勢。
提升種植人員對花生種植的認知,保證輪作的科學性同時認真分析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調整種植結構,保證花生栽培的外部環境優質,秉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保證花生種植的密度進而實現花生產量質量的提升。
病蟲害會造成花生減產,且在花生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需要早發現早防治,現階段花生較為常見的蟲害有口器害蟲例如蚜蟲、葉螨等等,可以通過生物防治來引進瓢蟲或者食蚜蠅來防止蟲害流行,也可以通過化學防治選擇高效低毒持久的阿維菌素或者啶蟲脒來進行消殺,或者采用誘殺的方式布置殺蟲板利用趨光性來進行消殺。針對地下的蠐螬地老虎等害蟲需要在播種前期做好拌種并科學選擇花生品種,同時采用藥液澆灌的方式來對花生進行灌根作業,用辛硫磷乳油或者敵百蟲晶體1000 倍液對花生根本進行處理,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蟲。
而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和根腐病,這種并主要是由于真菌細菌導致的,因此需要采用百菌清來對花生秧進行噴灑,一般情況下葉斑病和根腐病呈現季節性,主要是在出苗期或者開花前期出現,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在這兩個時期進行防治。
在花生出苗后需要對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存在缺苗的現象,如果有則需要及時進行補種,當大部分花生頂端生長停滯且葉片變黃時要及時收貨,避免霉變或者遺落在田間造成減產。
在田間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拔除雜抄的重要性,雜草會與花生秧苗爭奪生長空間和養分,如果不及時拔除很容易發生減產,田間管理中的重點就是水肥管理、雜草清除和病蟲害防治,做好這三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花生的產量[3]。
總結:花生栽培需要不斷優化種植技術,加強種植設備創新,對花生栽培的各個環節進行統一標準規范,避免很多種植技術不適配導致花生產量降低,在種植前做好種子處理和整體工作,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和田間管理需要格外注意并科學選擇收獲節點,以提升花生的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