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瑾(南昌師范學院)
高校美育教育中的美術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人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學生也可以通過審美能力的提升陶冶情操,提升創造力與想象力。因此,當代高校必須要重視起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從多個角度開展美育教育中的審美教育。眾所周知,最能提升人審美能力的,就是美術這門藝術,所以近年來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和廣泛研究的一個課題。所以高校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開展美術審美教育,提升廣大教師、學生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
在以往的美譽過程中,高校主要以開展校園活動的方式來開展美育教育,但是縱觀以往美育教育活動能夠發現,很多活動缺少影響力和引導力,在開展內容和開展模式上一直流于形式。我國有一部分高校,開設的美術課只有選修型的美術技能訓練課程,無法滿足美育教育的需求。從學生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非常缺乏美育常識的,審美能力不足,甚至對美的認知非常局限。若是對美的追求過于大眾化和從眾化,那么不僅無法擁有屬于自身的判斷能力,還會無法真正認知真善美。有一些大學生對高雅、經典創作知之甚少,缺少對美學素養的最基本認識,很難在生活中發現美[1]。
當代高校美育課程設置上存在著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不清晰、教學模式不系統等問題。另外,我國有一部分高校開設美育課程僅局限在文學理論、影視欣賞和藝術技能等選修課程上,很難完成專業化、完整而獨立的教學體系。以往在校園中開展美育活動,往往形式也是非常單一的,很難發揮美育自身的交互價值和獨特優勢。
美育始終都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涉及多個領域和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不僅要求教師有著深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知識儲備,以及專業的藝術綜合素養。但是在當代高校的美育教學中,大部分是藝術類或者文學類的專業課程教師來擔任,豐富多彩的美術審美課程經常會成為教會簡單技能技法的美術技巧課或者單一的文字賞析課,忽視了當代大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及審美情感的陶冶[2]。
在我國當前高校的美育教育當中,如何實現美育教育美術課程教育的專業化、學科化,如何實現良好的美育觀,提升美育教育層次、教育實效,并且科學、合理的設置美育課程這些方面的問題涉及甚少。很多高校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機制,在美育教育方面沒有成立單獨的教育部門或者辦公室,在美育教育的開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責任不明確、管理目標混亂、資源配置不均衡、缺少體系支持和保障機制、監督機制等問題。
人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和藝術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只有具備了這兩個方面,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在當代大學生的生長過程中,審美能力的培養之所以被教育被關注、被大家津津樂道,原因就在于審美能力會影響人的一生,對人的一生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開展美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通過開展審美活動,以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影響大學生的心智和個人修養,所以美育教育中的美術審美教育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當代高校在進行美術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觀,幫助學生樹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學生在學習審美教育之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深深地扎根在心中,從此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我國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是全體華夏兒女的瑰寶,更是我國最為珍貴的寶貴遺產。因此,在高校的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中,傳統文化就是起步點,也是傳承點。在新時代背景下,全球多元化的文化趨勢呈現在廣大大學生面前,很多資本主義國家更是利用文化侵蝕的手段,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信念。在美術審美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加強對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培養。另外,在傳統文化中,我國在不同時期創造了不同具備明顯朝代特征的瑰寶,例如青銅器、畫像、陶瓷、書法、詩歌等等,這些文化是我國寶貴的財富。當代高校大學生必須要建立起堅定的信念,學習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實現有效的創新和發展。
良好的審美能力培養能夠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大學生的鑒賞能力就是通過美術審美教育來培養出來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獨立人格正在形成的過程當中,要想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個人修養,那么學生就應該學會取其精華、融會貫通。
審美教育中的真和美能夠漸漸滲入到學生的思想當中,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提升想象力與創造力,對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關鍵性作用,學生的學術態度和鉆研精神,也能因此獲得有效加強。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三觀”和事業觀都在逐漸發展與成熟的階段,大學時期是他們人生發展的最重要階段。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興起,學生幾乎從小學就開始接受審美教育,但是小學、中學的審美教育幾乎都是以引導和啟蒙為主,通過教學中的審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欲望。然而大學美術審美教育的形式是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也更加廣泛,在美術教育的銜接之后,學生能夠進一步認知世界,進而產生對自身的思考。例如,美術中包括的鑒賞、繪畫、書法、雕塑等,學生完成的過程當中,思維也在逐漸創新。在動手制作過程,完成手腦的思考,進而在學習中形成嚴謹的思維模式,以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為日后的人生道路進行良好塑造,為未來人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4]。
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的真與善融入學生的成長路程當中,能夠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自我發展,為我國的社會發展貢獻出自身的價值,發揮出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的實踐、學習,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凈化,道德情操也能有所提升,逐漸形成思想上的追求。另外,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也會因為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得到提升,養成奉獻精神,步入社會之后能逐漸把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出來。
美育不僅關乎著社會的良好風氣和良好意識,還關乎著人們的全面發展,以及個人素質的體現。美育的實際內容就是受教育者不斷去了解真善美的歷程,升華對美的認知,進而得到心靈的情感體驗,了解社會的美、自然的美以及人的美,最終形成完整的人格與情感。在體驗和創造美當中,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提升自身良好的審美意識,以及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和學生都要正確認識美育,以大美育觀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不斷提升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總的來說,美育不同于德育,更不是美術教育,而是在美術教育當中,利用大美育觀念來引導學生去認識人格之美、世界之美和生活之美。美育不僅隱含在美術課程當中,還隱含在校園、社會、世界當中。當代高校在開展美術審美教育的各項活動時,需要不斷去挖掘各種包括美的元素,貫穿始終。培養審美情趣要讓學生多品讀、鑒賞和臨摹作品,通過充分展示和剖析作品的內在美,讓他們的身心徜徉于作品之間,接受高尚、健康思想感情的熏陶,使他們從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從而令藝術作品產生以情感人的作用,為強化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供內在動力。另外,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也要遵循美的規律和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大美育觀等,合理設計布局,通過環境的影響與渲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實現全方位、整體性的美育教育[5]。
總的來說,在美術審美教育中,完善、科學、規范的課程體系才是核心與關鍵。美術教育是美育實施的重要途徑,所以學校在開展美育教育時,要以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基點,按照美術教育的特點,聯合音樂、文學的特點,設置完整、系統的美術審美教育教學體系。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美育課程必須要作為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當中,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注重全過程的管理和評價,落實美育的實施。在課程內容的設置方面,更是要踐行大美育觀念,高校在組織師生開展藝術欣賞課的同時,還可以開設生命美育、美育實踐等課程。在課程的布置安排中,必須要講究科學、合理、審美等原則,讓大學生不僅能學習到優秀的理論知識,還能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來輔助并最終形成認識美、感受美的目的。同時,校園文化建設時,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對校園進行合理規劃,讓美育功能發揮出空間感,真正把審美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6]。
美育教育是美學和教育當中的交叉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美育知識和美育意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知識底蘊,所以構建一支優秀、穩定的美育教師隊伍,是開展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師不僅要重視美學基礎知識、美術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審美規律,注重個人素養的提升,在開展美術審美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人格之美,以此來實現美育教育的目的。作為專業的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教師,需要把美育目標和審美教育目標有方向的來開展,把握真善美的導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揮出自身的教育作用。同時,高校必須要不斷加強對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教師的培養與投入,不僅能夠培養教師的藝術觀和審美觀,還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另外,高校還需要注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在課堂外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把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最后,高校還需要保障美育教師的工作條件,以及待遇和發展,讓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教師能夠熱衷于美育教學事業,真正奉獻到美育教育事業當中,使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實現、常規化和專業化的發展[7]。
高校教師在研究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把美術審美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結合。并且思考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如何真正把美術教育的審美理論應用到美育教育當中;第二,如何設置美術教育的完整課程體系;第三,如何以美術教育為起點,設定更高層次的美育人才培養目標;第四:如何通過美術教育來深層次地挖掘美育教育意義。總的來說,需要不斷豐富、擴展美育研究領域,使學校能夠立足自身現有的美術審美教育,找到滲透美育教育的有效實施途徑和方法。高校在具體落實美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保障機制,設置專門的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管理部門或者科室,對美育教育和美術審美教育進行管理和監督。另外,主管部門可以對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活動進行規劃與管理,挖掘校內現有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設計美育課程,優化教師配置,使高校的美育教育朝著規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總的來說,高校的美育教育美術審美教育能夠對學生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在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審美的多元化和復雜化構成了美育美術教學,要想通過美術教學突出審美教育的主線,那么就必須要體現出基礎文化教育作用,打造審美能力形成的根基,讓學生的審美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跳躍。因此,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需要安排好其他理論課程的學習,激發出學生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