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朱子學校 連常生
案例因為其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而被許多政治教師喜愛。因此,在政治課用案例來進行教學,是政治課中十分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所取得的效果卻相差甚遠。有的教師用案例,生搬硬套,有名無實,課上得波瀾不驚;有的教師借助案例,把課上得深入淺出,風生水起。那么,在政治課堂該如何使用案例進行教學呢?我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發現,要想正確使用好案例,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不喜歡單一的形式,他們喜歡求新求異。因此,只有“投其所好”,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多樣案例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政治課,才能使政治課有吸引力。具體來說,案例的選擇要力爭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豐富。
指采用書本中已有的案例,也指案例來源于學生自身。活用教材中的案例,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學生作為案例的主體,效果無疑會更好。例如:我校教師在上如何與同學交往的內容時,選取班級幾個同學作為主角,把他們在交往中如何出現矛盾的情況,拍成錄像作為課堂內容的案例。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在錄像中的情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根據錄像中的情節自然而然就融入了課堂,為后面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氛圍。
在教學中不局限于本學科,各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為政治課堂服務。這對學生來說,有利于使他們認識到知識是互通的,從而對政治學科有更大的興趣。如在學習初一“承受挫折,適應環境”時,我借助語文課《兩只青蛙的遭遇》的寓言故事:兩只青蛙在一起覓食中,它們一不小心掉進了放在路邊的一個牛奶罐里,罐里裝有不太多的牛奶。其中一只青蛙看著牛奶罐想:“我完蛋了!這么高的一個牛奶罐,我永遠也別想出去了。”伴隨著這種想法,它沒多久就沉下去了。另一只青蛙,看到這種情景,它并沒有任由自己絕望、放棄。它在心里鼓勵自己:“我有發達的肌肉和堅強的意志,我一定能夠跳出去。”于是它一直努力,一直都在鼓足勇氣和力量,奮起、跳躍,失敗了之后又重來,永不言敗。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原來黏稠的牛奶竟然變得堅實起來。原來,由于它的反復奮起跳躍,牛奶罐里的液狀牛奶不知什么時候被它踩成了一塊奶酪。堅持努力奮斗終于換來了可貴的自由,它從牛奶罐里一躍而出,重新回到以前的世界,享受那片綠色的生活。而那只沉沒在罐底的青蛙,怎么也沒有料到還會有機會逃出生天。通過這一案例的教學,讓學生從兩只青蛙面對挫折時的不同表現中明白在逆境中也要堅持努力奮斗,達到“隨例潛入腦,潤心細無聲”的效果。
時政具有新穎及時的特點,學生對新事物往往很感興趣。因此,借助新聞媒體中的案例為政治課服務,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真正帶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講授“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安全”一課時,選擇了“神十飛天”的視頻,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學生一看到我國“神十”飛天的直播,整個課堂都安靜下來,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自然而然就受到了鼓舞。
總之,思想政治教學要講究案例形式多樣化,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從一種興奮狀態進入另一種興奮狀態,對教學充滿新鮮感,這樣才能使政治課具有吸引力。
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最好能以身邊的事例為主。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貢獻”的觀點時,如果選取雷鋒、焦裕祿等事例來說明,雖然能引起一部分同學的共鳴,但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會覺得陳舊和普遍。相反,我選取本校一位教師得了癌癥仍在繼續上課的事例來說明,許多同學都十分感動,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創設的情境要逼真,使學生覺得真實,不造假,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的案例與經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拿來教育學生,不僅起不到教育學生的效果,而且會使學生覺得不真實,降低教育的效果。例如我在講涉及如何“保護自己”時,我選取了前不久報紙上報道的晉安區一個小女孩被父母虐待的事件。這個事例許多學生在報紙上都看過,學生馬上議論開了,大家都十分氣憤,在聲討中自覺形成了一致的意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創設的情境要善惡分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斷。相反,如果善惡不明,會使學生的道德情感產生混亂。比如:有位教師在講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他舉例說:“原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有人稱他是‘中國煙王’,他為了個人私欲,侵吞國家公款,卻也逃不過法律的懲罰。但也有人認為他應該有些冤枉,因為他為國家和社會也繳納了大量的稅收,每年創利稅就達200 億,同時也為社會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由此看來,這個教師的案例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正確理解,加大了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困難,引起了學生的困惑,甚至會引導學生得出錯誤的結果,形成一種“即使是犯罪,也可以情有可原”的錯誤心理,這是得不償失的,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能否抓住有利的教學契機,很好地運用案例教學,是案例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這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契機、抓好契機,創造性地開展案例教學。
即要能形成一種烘托、調節課堂的氣氛作用。思想政治課以其理論性、抽象性,常常使一部分同學對政治課產生厭學的情緒。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開頭,也可以在結尾處,還可以在中間,插入一些喜聞樂見的案例,讓學生感覺到新鮮感,這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學“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時,一上課我就播放了我們其中一個同學的網絡交往的QQ 聊天記錄這一典型案例(已經征得這位同學的同意)。這個案例不僅在一定程度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網絡交往知識方面的興趣,而且通過這個案例使其他同學給這個同學如何進行網絡交往出謀劃策,同時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應如何正確地進行網絡交往。
即在突破課本重難點時使用。突破課本的重難點一直以來都是思想政治課的中心任務。但是,課本的重難點對學生而言往往又是理論性很強、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一些觀點。如果這個時候依舊采取過去單純說理式的教學方法,其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這時如果能用一些典型的案例來“指點迷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講授“競爭的作用”這一重點時,我舉了我國乒乓球隊員張繼科與其他隊員競爭的事例。通過這個事例,學生明確了競爭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用,教師也省去了過多的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指引方向,發揮思想政治課導向性時使用。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借用社會上存在的典型案例來說明解釋學生一些比較費解的道理,特別是用榜樣來為學生指引方向,是讓學生覺悟提高的一種有效方法,能給學生一種豁然開朗之感。例如在講解“個人價值的實現”時,我選取了在汶川地震中犧牲的譚千秋老師的事例。當我講到“他張開瘦弱的雙臂,死死護著課桌下的4個學生,而他的后腦勺卻被落下的樓板,砸得深凹下去”的情景時,許多學生的心靈都受到了震撼,更加堅定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的想法,使他們的想法得到凈化和升華。
總之,思想政治教學要講究案例形式多樣化,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從一種興奮狀態轉進另一種興奮狀態,從而對政治教學充滿著新鮮感,這樣才能使政治課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在今后教學生涯中,只要我們不斷增強責任心,不斷加強研究和學習,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強化學習基礎,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握好政治發展方向,科學計劃備考,相信在學習的路上,學生就會少一點阻礙,多一點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