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姆
(云南省迪慶州廣播電視臺,云南 迪慶 674400)
在新媒體背景下,記者除了要對所有媒體類型有所了解,掌握相關采編技能外,還要具備整合傳播的基本理念,并懂得如何有效策劃。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分別是內容策劃以及介質分發。內容策劃主要是指記者應當具備搜集新聞的能力,并在第一時間找到采訪對象,與其聯系,獲取相應的分發渠道,快速完成內容傳播。而介質分發是指記者懂得正確判定行為內容,從而選擇最合適的介質,實現一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臺發布的效果。這樣一來,信息資源就會實現全方位升值,進而提升傳播效率。基于媒體融合的要求,行為產出從原本單向采寫逐漸轉變為多元化互動。因此,記者同樣需要提升自身素養,除了要進行內容編寫外,還要具備發布、溝通以及協調的能力。通過運用不同的設備,及時獲取廣大群眾的反饋意見,與其展開深度互動,進而將其潛在的積極性全部展現出來。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變得更具綜合性特點,除了包含大量文字之外,往往還會配有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以及音頻資料。與之相應的,記者就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在完成文稿編寫的同時,還要懂得為電視媒體拍攝視頻影像,也懂得為網站提供圖片資料。基于相關概念能夠得知,全能記者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通過手機對新聞內容展開報道;第二層是除了能為網站寫稿件外,還能提供與之對應的視頻影像;第三層是除了為傳統媒體提供深度報道內容外,同時又能為電視臺的紀錄片制作提供材料。各個媒體記者在面對新聞內容時,關注的角度、重點部分以及細節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因此,記者要在第一時間對新聞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判斷其最適合哪一類媒介,并以此為基礎,快速編寫稿件。一些優秀的記者通常都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可以獨自一人扛起多個崗位的工作任務。由此看出,綜合能力是所有未來記者都必須具備的基礎素養。
現如今新聞平臺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記者需要時刻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視覺意識。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決定媒體行業未來發展的基本因素。在進行內容編輯的時候,記者可以運用一些較為新穎的標題吸引廣大讀者的注意力,然后再運用新鮮的語言表達方式,激發讀者繼續閱讀的情緒,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記者在做采訪任務的時候,應積極調動受訪者的感官,使其更愿意進行表達,能夠站到前臺,在視頻里進行充分的表達。同時還要收集一些有趣的素材,使得新聞內容更有特色,同時還要時刻觀察身邊的細節,運用相機,將新聞的畫面全部記錄下來。比如,記者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新聞傳播,在刊登信息的時候,運用一些質量較高的圖片。而一些攝影記者則需要嘗試運用不同的鏡頭,以此確保畫面更具真實性,通過將其全面組合,更好地傳遞內容。
采訪作為記者獲取新聞相關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其提升工作技能水準的重點內容,也是衡量記者是否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身專業素養的標準。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多元,現場發現與分享的門檻降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與闡述者。受此影響,報道專業性成為記者提升新聞競爭力的關鍵。記者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理論,在進行采訪工作時,記者應憑借自身專業眼光以及采訪經驗,迅速切入新聞信息重點,結合目標受眾群體的關注點,挖掘相應的新聞內容,使新聞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信息受眾關注。
在信息化時代,新聞信息報道的門檻逐漸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將新聞信息或現場情況發布到相應的網絡平臺。為此,應重視培養記者的專業眼光,令其可以在第一時間從海量的新聞信息中,篩選出具備一定傳播價值與正能量的新聞信息,并在分析目標受眾實際需求以及內容導向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加工,將其展示給信息受眾群體,凸顯傳統媒體的專業性,提升信息受眾群體對傳統媒體信息的認可。同時,記者可利用傳統媒體的官方性與權威性,及時對網絡傳播的部分虛假信息進行辟謠與相應的科普宣傳,提升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影響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需及時更新自身新聞信息觀念,應結合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信息受眾需求,重新對新媒體環境中的傳統媒體進行定位,在新聞信息編輯方面,分析受眾人群的特征、信息閱讀偏好、信息類型需求,細化信息編輯內容,在保證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基礎上,滿足目標受眾信息閱讀需求。同時,受信息碎片化以及跨領域傳播的影響,為提升新聞信息編輯效果,記者應提升自身跨行業領域編輯能力,突破傳統媒體信息編輯局限性,拓展自身專業能力,提升信息編輯的兼容性與深度,豐富信息層次。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編輯技能是記者推動傳統媒體發展、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基礎。
伴隨時代的推移,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記者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從而寫出更多具有特點的新聞稿件,滿足廣大用戶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