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萊州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萊州 261400)
民以食為天,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來說,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我國人口基數比較大,對不同類型食品的需求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滿足需求,有時需要使用農藥。雖然農藥可以使各種農作物免遭害蟲的侵襲,但同時也留下了諸多的食品農藥殘留問題,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們的身體健康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需要高度重視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前處理,同時注重檢測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是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有效策略。本文將針對食品中農藥殘留前處理及檢測技術進展進行詳盡闡述,希望對國內的食品安全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和效果。
固相萃取技術利用固體吸附劑,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完成吸附,與樣品中的其他物質完成分離,后續(xù)需要使用洗脫液進行洗脫處理[1]。固相萃取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其應用適用性比較好,可以在復雜的樣品中的微量化合物的提取中進行運用,技術的適用性良好。在完成固相萃取后,有機溶劑的用量相對比較少,后續(xù)的其他方面處理也會相對簡便,固相萃取技術的優(yōu)勢較多,且應用范圍廣泛。
固相微萃取技術是在傳統(tǒng)的固相萃取技術上發(fā)展得到的一項技術,其重點和核心體現在“微”字上,是一種集采樣、萃取、濃縮和進樣為一體的樣品前處理技術。雖然傳統(tǒng)的固相萃取技術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食品中農藥殘留前處理工作,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傳統(tǒng)的固相萃取技術難以滿足實際的食品中農藥殘留前處理工作需求,此時固相微萃取技術應運而生[2],這項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固相萃取技術存在的回收率較低、吸附劑容易堵塞等不足,應用范圍廣泛,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本質上是一種以萃取分離為主的技術,利用超臨界流體的特性,主要是利用其溫度高于臨界溫度、壓力高于臨界壓力的熱力學狀態(tài),從相關的液體或固體樣品中成功萃取出特定的成分,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等的目的。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比較適合對天然物質進行分離處理。同時,如果對這一過程的壓力、溫度和引入夾帶劑進行調節(jié),可以將萃取組分引入到具有需求的產品中。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物理萃取技術之一,其中超臨界流體既具有類似氣體的強穿透力,同時又具有液體的密度和溶解度,在樣品處理工作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和效果[3]。
在樣品前處理過程中凝膠滲透色譜技術的運用,其主要原理是物質分子量大小和形狀上的不同,使用具有分子篩作用的凝膠物質,使其通過凝膠物質,從而達到分離、萃取和純化的作用,這項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自動化程度較高,比較適合在大規(guī)模的樣品前處理工作中應用。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是一種利用“微波能”完成物質的萃取的技術,這項技術的樣品處理效率非常高,并且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熱量,實現微波均勻加熱,從而使樣品處理過程中的物質提取效率大大提升,能夠有效地保護食品物料的功能成分。
膜萃取技術自1984年開始應用,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和推進,其中固定膜界面萃取的應用最為廣泛,并且能夠實現工業(yè)級或同級的萃取效果,解決了膜萃取中包和平衡效率方面的問題,對樣品前處理技術發(fā)展具有促進的作用和效果。但膜萃取技術的現實應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如缺乏高效萃取拆分劑,不能手動進行控制等[4]。
所謂的食品中農藥殘留前的生物檢測技術,主要依據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對食品農藥殘留情況和污染情況進行檢測和判斷。農藥殘留生物檢測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整體流程相對比較簡便,并且不需要對檢測的樣品進行前處理,對相關操作技術人員的要求也比較低。但是這項技術對指示生物的要求比較高,在指示生物變化不明顯的情況下,難以發(fā)揮出明顯的作用和效果。同時農藥殘留生物檢測技術的只能確定是否具有農藥殘留,不能確定農藥的品種,而且還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5]。
2.2.1 氣相色譜技術
氣相色譜技術主要用于揮發(fā)性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在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中應用相對常見,并且具有高分離效能的特點。在氣相色譜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檢測器包含電子捕獲檢測器、微池電子捕獲檢測器,具體需要依據實際的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環(huán)境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
2.2.2 液相色譜技術
液相色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分離檢測極性比較強,分子量也比較大,主要在一些受熱容易分解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進行運用,使用的檢測器包含紫外吸收檢測器、兩極管陣列檢測器和熒光檢測器。有部分農藥殘留檢測不能使用氣相色譜儀,多數情況下可以采用液相色譜技術進行檢測,經過一定的了解和觀察發(fā)現[6],現階段國內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多數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譜儀,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2.3 色質聯用技術
色質聯用技術較常用的有HPLC-MS、GC-MS,其特點是既可分離又可定性,可以檢測出混合物的組分。近年以來,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推動下,國內各個領域內的各項工作均已經實現了精細化發(fā)展,對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要求和需求也具有明顯的提升,色質聯用檢測技術能夠明顯提升農藥殘留檢測的準確性,目前這項技術在農藥代謝物和降解物的檢測工作中比較常見。
2.2.4 毛細管電泳技術
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作為現今主要的分析技術之一,憑借其高效、靈敏、快速、設備簡單和廣泛適用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這是一種新型液相分離技術,使農藥殘留分析從μL進入到nL水平,可提升農藥殘留檢測的效果[7]。
本文對食品中農藥殘留前處理及檢測技術的相關研究進行闡述,無論是食品中農藥殘留前處理技術還是檢測技術,均已經實現了良好的發(fā)展,并且農藥殘留檢測領域中的生物技術與物理分析技術、化學分析技術正在不斷結合,這也是農藥殘留檢測分析領域后續(xù)發(fā)展的重點,朝向多殘留、微量、超微量的方向發(fā)展。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對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開展保持高度的重視,必要情況下可以給予資金、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支持,使前處理技術和檢測技術得到發(fā)展,保障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