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廣西壯族自治區榮譽軍人康復醫院,廣西 柳州,545005)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病,其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各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5人中至少有1人發生過口腔潰瘍。不論男女、任何年齡、任何人種均可發生。該病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復發作的潰瘍為特征,不伴有其他疾病體征,具有周期性、復發性、自限性特征,潰瘍灼痛明顯。好發于唇、舌、頰、軟腭等角化差的部位。 無傳染性。潰瘍發作輕者數月1次,重者連續發作,此起彼伏,無間歇期,妨礙飲食及言語,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代醫學認為,復發性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表現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則表現為自身免疫反應;其次是與遺傳有關系,在臨床中,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他們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還與一些疾病或癥狀有關,比如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結腸炎等,另外偏食、消化不良、發熱、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月經周期的改變等等。隨著一種或多種因素的活躍、交替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致使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頻繁發作。當前仍然缺少可以根治這種疾病的方法,化學藥物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本次研究將研究當前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進展。
對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病癥的發生原因,雖然目前臨床尚不明確疾病發生機制,但通過臨床諸多學者實驗研究得出,病癥的發生和多因素相關,具體包括如下。
1.1 免疫功能有臨床學者研究指出,復發性口腔潰瘍者細胞的免疫功能受抑制,容易導致患者免疫調節能力處于失衡狀態,進而產生自身免疫性病癥[1]。
1.2 個體因素、遺傳因素多種病癥都會受到患者自身、遺傳的影響,而口腔潰瘍疾病有較強遺傳性,如若父母雙方均伴口腔潰瘍病癥,則會一定程度提高子女伴口腔潰瘍的發生率。有研究學者就口腔潰瘍遺傳幾率提出了相關研究,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兒童出現口腔潰瘍的發生概率未超過1%,而在這些患兒中,有40%為復發性口腔潰瘍[2]。
1.3 微循環障礙有研究報道指出,口腔潰瘍的發生和口腔粘膜受損有一定關聯性,而引發口腔黏膜受損的主要是因局部微循環障礙所致,導致患者口腔內部毛細血管出現擴張,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減緩,使白細胞增加,從而出現潰瘍[3]。
1.4 藥物與食物的影響有研究報道指出,在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中,喜歡吃奶酪、堅果和巧克力的人群所占比較高[4],所以,臨床認為,口腔潰瘍的發生和食物也有一定關聯性。此外,在腫瘤患者中,有報道指出,對于有服用抗生素藥物、抗腫瘤類藥物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史患者中,患者出現口腔潰瘍的幾率較高[5];而且也有研究指出,鎮痛解熱藥物、胃酸分泌抑制藥物等服用,也會使口腔潰瘍發生率提高[6]。
西醫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當中常見的藥物有消毒防腐藥物,抗病毒以及抗菌藥物,維生素要素等。這些藥物的作用也都已經通過實驗結果證實其有效性。在眾多的致病因素當中包含細菌感染、病毒、消化道疾病、遺傳傾向等都是常見因素。潰瘍性粘膜損害一般會發生非感染或者是感染疾病。復發性口腔潰瘍西藥當中使用到的有冰硼散、錫類散、復方皮質散等藥物,可以局部涂抹。也可以使用依沙吖啶液、復方硼砂漱口液等藥物。或者使用具備軟膏、含片等抗炎藥物,皮質激素包含地塞米松、曲安西龍緩解驗證,避免出現激發感染,使得潰瘍可以得到快速愈合。對于潰瘍采用局部涂抹的方式,使用止痛藥劑,如利多卡因藥物、普魯卡因也等。免疫藥物則是具備抗過敏和抗炎作用,幫助患者減少疾病的復發,使病程的時間縮短。這種藥物更適合應用在于病情嚴重而且沒有什么禁忌癥的患者,藥物采用短期服用的方式。一些女性患者的疾病發生和其月經周期之間有密切關系。
我國的一些學者也都對此開展了專門的研究,如孫麗艷等[7]碘甘油聯合曲安奈德口腔軟膏治療口腔潰瘍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抑制炎癥反應,促進病損愈合,有利于患者焦慮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任紅娟[8]將思密達聯合西咪替丁用于治療口腔潰瘍過程中治療效果好,患者滿意度高,有效降低患者的臨床病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證明了這些藥物聯合使用的優越性。
中醫在復發性口腔潰瘍當中的治療當中常見的方式有藥物治療,比如中藥外敷,蜂膠當中包含有維生素、黃酮以及微量元素等,可以促進創面的愈合,作為免疫激活劑,使巨噬細胞吞噬細胞的能力得到增強。也有采用冰硼散聯合丁香油治療的,主要是產生局部麻醉的作用使患者的疼痛現象可以得到迅速的緩解,讓潰瘍處充血的情況得到迅速消除,加速肉芽阻止生成。口服中藥治療常見的藥物包含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主要是針對肝郁化火 癥狀;針對脾胃氣虛的情況采用補中益氣湯開展治療;采用知柏地黃丸開展針對虛火旺的癥狀。近幾年來康復新液的使用范圍比較范圍,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其他藥物治療。黃梅蘭等[9]分析了康復新液結合金銀花沖泡液治療口腔潰瘍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療效,加快潰瘍愈合速度,減少復發率,整體狀況更為理想。王進濤等[10]發現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縮短潰瘍期,減輕患者疼痛感和改善免疫指標.
另外,對于口腔潰瘍病癥的治療,臨床還可實施局部治愈法。在開展局部治愈時,臨床常用中醫的中藥散劑進行。這些中藥具有止痛加快血液循環、重創肌膚和清熱解惑等效果。就線下而言,在中醫藥中以清熱漬平膜為最有效的藥單。此類藥單的組成主要包括兒茶、寒水石和竹葉等藥材。此類中藥具有散熱降火效果,其中,兒茶的應用,能對肌膚組織重創,對受損口腔細胞予以修復。除這些藥材外,血竭、白及等藥材的應用也能對潰爛的口腔細胞有效修復。有學者通過具體實驗操作得出,通過對干姜和青黛、黃柏和冰片等藥物的應用,能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有效抑制,且有較高治愈率,所占比不低于90%。通過合理搭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材,能有效保證口腔疾病的治療更具穩定性及高效性[11]。所以,在臨床及研究中,醫師應積極開展研究搭配,學會對最佳中藥藥方的調配,從而能對復發性口腔潰瘍病癥予以治愈,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中西醫聯合治療,一般會采用兩種類型藥物聯合使用的方式開展治療。羅玲[12]分析了桂林西瓜霜聯合10%葡萄糖注射液治療小兒口腔潰瘍的臨床效果好,患兒更易接受。孟燕等[13]復發性口腔潰瘍,多源于患者的口腔病原菌沒有根本上消除,病愈后病原菌隱藏在機體內,一旦受到外環境的刺激就容易出來活動,而造成患者久治不愈,頻發被口腔潰瘍侵擾,西醫治療固然能暫時抑制病原菌繁殖,但只有在中西醫結合的模式下,才能夠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針對易復發口腔潰瘍,正是需要醫療手段雙管齊下,其效果遠比單一治療效果要好。中西醫結合將會成為今后復發性口腔潰瘍治療的導向,但是仍然缺乏比較統一的標準,仍然需要強化藥劑的研究與應用探究出更適合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研究發現腫節風分散片聯合雷尼替丁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療效明顯,且可減輕疼痛及減輕炎性反應。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發病率高且極易復由病因復雜,發病機制不清楚,雖有多種治療方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局部治療被推薦為第一線的治療方法,需要時可輔以全身治療。局部用藥存在受唾液影響大、作用于病變部位的時間短、局部有效藥物濃度低等缺點,近年來發展的膜劑緩釋劑,可通過黏附成分牢固地黏附于黏膜上,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唾液的清除作用,有利于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較好地發揮藥效。組織黏合劑對局部用藥的輔助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以提高藥物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療效。單純中醫或西醫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都能取得一定療效,而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治療與對癥治療相結合,療效更確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醫療工作者仍需繼續努力,合理配伍,探出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