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敏
(河北省承德市民族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0)
現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引入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指出了以興趣愛好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只有伴隨著興趣參與的認知活動,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認可,才能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與熱情,學生才會有一些超常發揮。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生所喜愛的方式來展開學習,這樣才能換來學生的喜愛與積極的參與。將游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無疑會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原本枯燥的數學教學趣味化,這樣的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天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以具體形象事物為主的思維特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參與熱情。
數學素有思維的體操之稱,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是現代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思維能力并不是一個外加的過程,不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直接獲取的,而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是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逐漸形成的。而動手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積極的動手操作中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游戲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這一內容時,讓學生深刻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為此我讓學生提前準備一定長度的小棒,讓各小組積極動手來開展游戲,看哪個小組能擺出更多的三角形,并讓學生記錄下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的長度。這樣的游戲讓學生展開了快樂的探究,學生的思維更活躍,這樣自然就可以由表象上升為本質,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從而深刻地掌握這一定理。
學習并不是一次兩次的活動,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得到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學科,形成穩定的學科情感。引入游戲教學機制,可以增強教學的情感性,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通過積極的參與游戲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充分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實現學生積極情感的正面遷移,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持久而穩定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教師要給予必要地表揚與鼓勵,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可以激勵學生向高難度活動挑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入游戲的首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因此,在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要能夠引發學生的關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否則游戲不能吸引學生,無法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注定會是失敗的。
不管何種教學方式面向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因此,在設計游戲時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特點,面向全體,激起全體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相反如果游戲成為部分學生的專屬,只有部分學生的參與,游戲再生動、再活潑、再有趣,注定也是失敗的。
游戲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系,運用游戲的目標的在于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新知。如果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大,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同樣也是失敗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以設計出富有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數學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可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也是游戲的主人。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不可對學生管得太死,只是讓學生按照預定的方案機械展開,而是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讓游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途徑。
無論是何種游戲方式,學生是游戲的主體,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樣不能忽視,教師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但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起到穿針引線的引導作用,選準運用的時機,找到最佳節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思考,以獲取豐富的知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機制,符合學生特點與學科規律,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在快樂游戲中來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