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璠 王英政(濰坊理工學院)
目前,高校設計專業主要包括: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等方向。眾所周知,多數設計專業都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來輔助理論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設計專業的外出實踐教學更是涵蓋多個方面,涉及較多專業課程,由于每個課程對學生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不同,將會設置不同的實踐教學項目。
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不斷變化,不斷接受挑戰,同時,社會對設計類專業人才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設計藝術來源于生活,滲透生活,并高于生活,設計師往往需要觀察入微,還要體現平常之美。在這樣的要求下,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應逐漸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到目前為止,還有較多高校的設計類專業依舊沿襲傳統的授課模式,將專業教學停留在課本知識和理論研究之上,既不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更與時代審美脫節,造成專業不精、實操為零的現狀。因此,不斷探索外出實踐教學的新方向,完善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法,以培養應用型社會人才為主要目標,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學習之后,在專業課部分可以適當增加外出實踐教學的課時量,使學生在充分觀察生活后,能夠積累大量的創作素材用于設計實踐。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是高于生活源于生活,以引發觀者的共鳴。學生在課堂上僅通過理論知識很難捕捉到生活的細節,同時學生課后觀察又常常被忽略,所以合理的外出實踐教學可以防止此類現象發生,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啟發下關注生活并在教師引導中結合理論知識,升華藝術創作。
當代設計藝術的發展面臨脫離生活實際,浮于藝術表面的問題,根源來自藝術創作者缺乏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導致其設計的作品浮于表面,不切實際。尤其以需要兼具實用性的藝術為主,例如:環境、產品、工業等相關領域的設計。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想要提升自身作品的高度,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對生活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將其融合自身的理解,發展為藝術靈感,繼而轉化為設計作品。除此之外,設計師在生活中偶然得到的即刻的感受也會引發設計沖動,激發設計行為的發生。所以,適當的外出實踐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設計靈感的引導,幫助學生獲得積累設計素材的經驗,并啟發學生進行藝術轉化。
近年來,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一輪產業革命蓬勃興起的時代,各行各業都依賴自主創新能力生存,高等教育的質量和結果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還需加強。創新是藝術設計的靈魂,同時,好的設計作品還要兼具時代特色,順應時代需求。設計師身處時代之中,所設計的作品必然多多少少會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特色,但如何將時代特色融入設計作品并體現出創新性,就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顯然,設計作品更需要創新性,我們不可能重復設計陳舊的作品,無法吸引受眾群體的注意,更與時代脫節,它應當是符合時代精神的,充滿正能量的作品。
因此,在學生階段就要牢牢樹立創新意識,不斷鍛煉其創新能力。外出實踐教學可以帶領學生開闊眼界,接觸最前沿的設計內容,觸發創新意識。例如帶領學生參觀各大設計展覽,可以使學生了解目前設計發展現狀,教師可在展廳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行業發展現狀有了清晰的認知,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發展創新。
目前實踐教學逐漸暴露較多現實問題,例如經費不足、水平不高、基地不健全等問題。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近年來本科招生數量不斷增加,過度擴招導致出現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費的嚴重欠缺,這就間接導致了實踐教學基地無法保證的問題,造成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第二,高校教師隊伍的培養目前也面臨較大問題,教師本身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就業,沒有經歷過較多的實踐學習,缺乏科研實踐鍛煉,其指導學生時自然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第三,不重視校外實踐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校內實習基地又難以形成規模,學生的實踐學習較隨意,不利于在實踐中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反復練習。
針對以上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變得尤為重要,加之設計專業對實踐學習要求較高,需要讓學生將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那么外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就愈發明顯了。結合目前的教育現狀,大力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不斷完善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高校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制訂相對獨立和完善的實踐教學計劃或大綱,是目前迫在眉睫、亟需完成的教育改革目標。
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包裝課程為例,傳統的課堂教學只能滿足包裝結構等基礎內容的講授,涉及印刷方式、承印物等相關知識,學生很難從理論知識里區分出各印刷方式的不同以及印刷效果的差異,更難牢記各種印刷承印物之間的微妙差距,所以對于課程的認知也會較為淺薄,當走向就業崗位時,自然很難設計出優秀的設計作品。但如果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合理穿插實踐教學,比如將包裝生產車間作為實踐教學基地,近距離感受各類印刷機器的實際操作原理,實際觀察各類印刷承印物經由不同的印刷機器所呈現的效果差異,明確包裝設計從電腦制圖到實際印刷的全部流程,使學生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第二課堂”是在傳統的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其原則是依據各課程的教學大綱內容制定課堂形式。從教學內容上看,“第二課堂”是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從教學形式上看,多見于豐富的外出實踐教學活動。
高校制定各專業培養方案,再據此修訂教學大綱,目前,大多數高校設計類專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師第一課堂教學的模式。但實踐表明,這種形式終究會成為歷史,“第二課堂”的拓展勢如破竹。不斷完善和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實現實踐教學形式的豐富和擴展,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將成為未來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為“第二課堂”的主要構成力量,實踐教學環節應該形式多種多樣,區別于傳統的課程大綱,具有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計劃,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驗、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素質拓展與科技創新、創新創業等相關內容。鼓勵年輕教師首先進行課程改革是目前多見的主要途徑,在高校教師的培養過程中還需要加強繼續教育,讓年輕教師參加更多的職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并為教師創造到公司、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聘請公司、企業的專家與青年教師共同擔任學生的實踐學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注入新的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作用。
根據目前的就業形勢,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多向應用型人才傾斜,而實踐教學恰恰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多年來,由于我國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設計專業,
這種傳統教育模式必然會導致設計人才的匱乏,設計專業的薄弱。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設計專業必然要邁開步伐,大膽改革,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完善外出實踐教學的相關方案,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應用型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