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梅,牛婷婷,唐梅娟
1.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定西 743000;2.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定西 743011
孕婦出現尿路結石的危險因素諸多,包括妊娠期間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增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改變,增大且右旋的子宮壓迫輸尿管等[1]。尿路結石可引起輸尿管痙攣梗阻,導致腎絞痛反復發作,妊娠合并腎絞痛的發生率約為0.8%[2]。腎絞痛可導致早產、先兆流產、胎兒發育不良甚至死亡等妊娠結局,因此積極處理妊娠合并腎絞痛對母體及胎兒安全至關重要。定西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收治46例妊娠合并腎絞痛患者,經過治療與護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均足月分娩,未發生流產及早產等不良結局。現報道如下。
本組46例患者,年齡19~42歲,平均(30.0±7.3)歲;孕期<12周18例,12~28周10例,>28周18例。經泌尿系統彩色超聲診斷輸尿管結石28例,其中右輸尿管結石19例、左輸尿管結石9例;12例患者泌尿系統彩色超聲未見結石及腎積水,鏡下血尿呈陽性;6例經外院彩色超聲診斷為尿路結石。46例患者皆因突發腰部疼痛入院,其中21例伴有惡心、嘔吐,6例合并尿急、尿頻癥狀,4例伴有發熱、畏寒不適,18例合并尿路感染。經過治療與護理,患者腰痛、惡心、嘔吐、尿頻、尿急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尿路感染得到及時控制,均足月分娩,未發生流產及早產等不良結局。
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指標出現波動時及時報告醫生。評價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持續時間以及疼痛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是否存在誘發加重及緩解的因素;腎絞痛發作時關注患者的意識狀態;仔細詢問并記錄有無尿路刺激癥狀以及有無惡心、嘔吐等癥狀;關注有無畏寒、發熱、寒顫等癥狀,監測患者體溫;向患者宣教每次排尿時觀察有無結石排出。劇烈的腎絞痛可引發患者不規律宮縮而致胎兒宮內窘迫、早產、流產,威脅母體及胎兒生命。護理中密切監測胎動和胎心,頻率為1次/h。責任護士指導中晚期妊娠患者在疼痛緩解時自我監測胎動,方法:患者取左側臥位,三餐前進行計數并記錄1 h內的胎動次數,計算并記錄12 h胎動數(3次胎動數的總和乘以4)。若胎動計數≥30次/12 h為正常;若<10次/12 h,則提示胎兒低氧。本組4例胎兒出現低氧現象,胎動計數<10次/12 h,及時報告產科醫生,遵醫囑予吸氧30 min,2次/d,同時予10 g硫酸鎂+1 5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以1.5 g/h的速度泵入,使用期間患者尿量及呼吸均正常,膝反射存在,經治療后胎動次數恢復≥30次/12 h,保胎成功。
由于腎絞痛的刺激可導致胃腸道平滑肌痙攣,患者因此會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相關研究表明腎絞痛發作期間,惡心、嘔吐的發生率約為9%~40%[3-4]。在護理時細致觀察并記錄患者嘔吐次數、量及嘔吐物的性狀,同時遵醫囑監測患者有無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囑咐并督促患者保證充分的休息,根據病情遵醫囑予靜脈滴注補充液體、電解質,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供給,鼓勵患者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對于嚴重嘔吐的患者,給予綜合措施(止吐藥、針灸等治療)及時控制惡心、嘔吐。本組21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其中4例嘔吐癥狀嚴重,每天嘔吐次數超過3次,但每次嘔吐量≤100 ml,均未發生水電解質紊亂,遵醫囑予溴米那普魯卡因注射液2 ml肌內注射,靜脈補液,并輔以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內關等穴位針灸治療。21例患者經及時治療和護理后,嘔吐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均未出現體液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等現象。
結石、感染與梗阻3個因素互為因果,腎絞痛患者中約10%~30%合并有尿路感染[5]。若抗感染不及時可致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腎盂腎炎,進一步導致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威脅母體與胎兒生命。因此妊娠合并腎絞痛的患者一旦確診尿路感染,須盡早使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療。本組18例患者尿常規檢查提示白細胞+~+++,其中6例伴有尿急、尿頻癥狀;4例伴有發熱、畏寒不適,體溫波動在38.0~39.6℃,血常規檢查提示白細胞均≥10×109/L;8例無明顯癥狀。本組治療時選用0.75 g頭孢呋辛靜脈滴注,每8 h 1次。護理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2 h測體溫1次并記錄,定期復查血、尿常規并關注相關指標的變化;進行抗感染的同時囑患者多飲水促進排尿,根據情況遵醫囑予以適量補液;對于發熱患者,體溫<38.5℃時給予物理降溫,并每30 min監測體溫1次,對于體溫、感染指標持續不下降的患者,及時行膀胱鏡下雙J管置入術[6]。本組17例患者經抗感染治療后體溫及血、尿常規檢查中白細胞均恢復至正常范圍,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例發熱患者經抗感染治療后體溫仍持續>39.0℃,遂行雙J管置入術,術后第1天體溫恢復正常范圍。
腎絞痛是一種劇烈的疼痛,像刀絞一樣,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部及腹部,難以忍受,有些患者在彎腰或變換體位之后,疼痛并不會減輕,護理中需及時行對癥治療緩解患者痛苦。本組46例患者入院時數字疼痛評分(NRS)均≥9分,入院30 min內均遵醫囑給予解痙、止痛等對癥治療,解痙以黃體酮20 mg肌內注射或間苯三酚80 mg靜脈滴注為主,止痛以鹽酸哌替啶50~75 mg肌內注射為主。在疼痛發作時,予以熱水袋熱敷腰部以緩解疼痛,同時鼓勵患者自我給予適當措施,如聽音樂、按摩、溫水浴足、適當交談等,以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本組38例患者經過上述治療后疼痛緩解,NRS降至3分及以下,8例疼痛無明顯緩解。
雙 J 管又稱輸尿管支架管,具有擴張、支撐輸尿管和引流尿液的作用,通常在體內留置時間不超過3個月[7]。放置雙J管后保持尿管引流通暢,觀察患者尿液顏色及尿量,進行會陰護理2次/d,分泌物增多時適當增加會陰護理次數。雙J管置入術后及時對患者進行宣教,鼓勵患者多飲水,可促進體內鈣鹽的排出從而預防結石結晶的形成,建議每日飲水量>2 000 ml,囑勿劇烈活動,勿憋尿;部分患者因尿液反流出現腰部脹痛現象,部分患者因雙J管與輸尿管壁反復摩擦產生淡紅色肉眼血尿,告知患者以上均屬雙J管置入術后正常反應,拔除雙J管后癥狀即可消失。本組8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后疼痛無明顯緩解,于局部麻醉下行膀胱鏡下雙J管置入術,術后疼痛均得到緩解,其中1例發熱患者術后體溫逐漸恢復至正常范圍;3例患者因出院后剩余孕期較長,于妊娠期間更換雙J管1次。8例患者均于順利分娩后返院二次治療尿路結石。
對孕婦用藥時須慎重考慮藥物的安全性,尤其對妊娠期小于3個月的孕婦使用藥物會增加流產率和胎兒致畸率[8]。據相關文獻報道,間苯三酚作為親肌性的平滑肌解痙藥,能松弛輸尿管平滑肌且能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對心血管及血糖的影響較小,不易引起心率加快、低血壓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可緩解先兆流產患者的腹部墜脹、腹痛等臨床癥狀[9]。黃體酮能抑制輸尿管平滑肌的痙攣,亦可舒張子宮平滑肌,降低妊娠子宮的興奮性,達到抑制宮縮的效果。子宮不規則收縮的患者遵醫囑絕對臥床休息,并口服β2受體激動劑硫酸沙丁胺醇,口服藥物后仍不緩解者則改用硫酸鎂溶液靜脈滴注,在使用硫酸鎂過程中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膝反射、尿量、胎心胎動、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嚴密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注劑量,用輸液泵控制滴注速度,謹防鎂中毒。本組6例患者懷疑子宮不規則收縮,遵醫囑予以硫酸沙丁胺醇2.4 mg口服,25%硫酸鎂6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8~10 h滴完。由于治療用藥及時,6例患者無一例出現流產和早產現象,均保胎成功。
腎絞痛可對母體及胎兒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包括早產、流產,處理不當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生命。護理重點是進行病情觀察與胎兒監護,做好惡心、嘔吐及感染的護理,關注疼痛管理,做好部分患者的雙J管植入術后護理,加強用藥管理。專業、全方位的護理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痛苦,為母胎安全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