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蓉 劉愛民 盧再球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及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以對學生的優良品德進行培養和鞏固為方向,培養適合當代社會需要的高品德、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立德樹人”強調了思政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理論性知識教育,更要讓大思政、全課程思政、全教師思政、全過程思政理念深入每位教師,為高職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奠定師資隊伍保障。同時“立德樹人”也為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指明了方向,使得大學生能夠建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成為德才兼備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信息時代已經到來,正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發揮作用的良好時機。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緊缺型人才,保證這類人才的思想道德修養也是國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的必備舉措。當代許多高職學生缺乏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素養,沒有將自己的發展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更多地主要投入在研究自己的專業學習之中,沒有較高的政治素養。一方面,學生不將自己的所學所得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之中來,對于國家是一種損失;更進一步來說,倘若掌握先進技術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沒有較高的政治覺悟,這些數字媒體技術成果、甚至數據信息本身都有可能流傳到其他國家手中,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加強針對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建設,是十分有必要。
立德樹人的“德”,應該是“大德、公德、私德”之總稱,與德智體美勞中“德”的含義相同,立德就是要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涵養學生的法治素養。思政課的教學在這些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但作為我們的專業課教師,同樣需要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我們課程思政的理念來開展德育的培養。才能真正培養出既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素養,又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特別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這種專業與文娛產業結合較為緊密,社會影響較大,只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較高的道德品質,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字媒體技術的設計工作,開發出更多更具文化潛力的新產品,為國家的經濟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教師同其他的絕大多數專業課教師一樣,致力于技術化、技能化內容的傳授,認為思政內容應當由思政課教師師向學生傳授,不理解專業課為何要加入思政教育,甚至會認為加入思政教育是“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學生的認知層面也存在偏差,他們認為只要學好專業就可以了,不需要老師再長篇累牘對自己來講授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在專業課之中加入思政教育更是多余,這也是當代高職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受到的阻礙。事實上,專業課與思政教育之間從來不是割裂的存在,專業課同樣要承擔起課程育人的這一重任。
專業課教師對于思政教育的開展應當抓住問題所在。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判斷能力,倘若專業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說教式地向學生輸出“立德樹人”的觀點,學生不僅不能充分的領悟和吸收,甚至會產生一些不適應的情緒,同樣思政內容融入的不當也會讓學生在課上產生“莫名其妙”的感覺。因此,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但這個方面也恰恰是教師有待提高的方面。
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許多專業課教師理解的課程思政就是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至于怎樣去融入研究比較少,缺乏有效的方法。
事實上,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自我意識強,不希望聽到老師過多的說教,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領會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課程思政的設計中,專業課教師應充分的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內容巧妙的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中,杜絕簡單說教、強行灌輸式教學,采取潤物無聲式教學的模式。
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依據本校的實際要求和發展,同時結合行業企業的需求構建了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實際的應用中也發揮了評價體系的積極作用,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技能的人才,但是,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評價與考核基本上都是從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培養出發,較少涉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層面,這就導致現在的評價體系和過程不能適應當前課程思政教學的需要,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則顯得尤為緊迫。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可以確定為: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創業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確立本專業及各課程的素質目標。全體專業課教師應統一思想,與思政課教師同向同行、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目標和各課程的素質目標共同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主體,學校的育人功能是不可能脫離課程教育的,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積極創新和實踐教學方法,使專業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相互滲透,達到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和應該具備的素質目標,這對專業課老師自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第一可以通過教師自身有意識的學習和交流來提高。專業課教師可通過平時多瀏覽互聯網媒介、廣播電視、書刊雜志等媒介獲取思想政治素材,如在“學習強國”中獲取時事動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相關內容。也可通過與思政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方式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第二,送出去培訓也是快速提高專業課老師思想政治水平的一種快捷途徑,如參加課程思政相關運用的優秀案例培訓,“共和國的脊梁”師德專題教育,參加人社部門主辦的公需科目的培訓等。
教師通過學習和積累大量的思想政治素材,根據所授技術技能內容充分挖掘出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所授內容,使得教授的內容充滿思政的味道。
實現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首先要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了素質培養目標,完成了課程體系的整體設計和頂層設計,其次各課程圍繞頂層設計,將素質目標融入課程,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具體實現的路徑,一是教師自身示范: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教育主體,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必然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要發揚教育主體的人格魅力感召作用,通過自身的示范來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達到教育目的。
二是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示范課堂建設,將教師的優秀案例進行推廣和普及,通過經驗的分享與方法的學習,帶動一大批教師扭轉觀念,增強育德能力。
三是以賽促教:以國家、省、校三級職業院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比賽,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積極參與,組成團隊共同提高。未參賽教師積極關注賽事,現場觀摩,從而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一是多元化設定評價主體。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既包含教學客體—學生、教學主體—專業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督導人員,還包含社會、行業、企業,同時還應將思政專業教師、各級學管人員和輔導員等從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納入其中。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效地保證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二是合理化設計評價的標準與方法。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具有其特殊性,很難通過考試等傳統方式做好評價,也難以通過量化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數據統計,因此評價主要采用主觀性的測評方式來進行:測評課程體系的整體設計是否突出素質培養的要求、測評各門課程是否明確了思想引導、價值觀樹立和人格培養的培養目標、測評課程教學資源是否挖掘出蘊含于專業課程中的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測評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機地融入了思政內容、測評學生對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的主觀體驗等。
三是科學化運用評價的結果。“以評價促學習”是職業教育評價的重要邏輯起點,因此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的最終效用就是通過評價得到的結果來發現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達到促進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進和學習改進,從而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在立德樹人視域之下,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專業技術人員的典型代表,通過學校的課程體系培養,能夠同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較好的技術技能水平,這是高職院校對每一個學生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生既可以充分地實現自我價值,也能夠有意識地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融入到國家和社會的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