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勤棣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700)
長久以來,體育教師被視為教師行業中最健康的群體,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體育教師的工作十分輕松,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又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鍛煉身體。但事實上,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國家與全社會對教育事業異常重視,高職院校的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體育教師也面臨著更繁重的教學任務、更激烈的就業環境。同時,體育課程地位長期得不到重視,加上社會上一些對體育教師,特別是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偏見,使得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這既影響教師的發展,也影響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當前高職院校中的很多體育教師心理方面都存在問題,對其問題的類型及成因說法各異,既有同其他學科專業教師群體有共通之處,但也顯露出了體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對此分析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思考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迫在眉睫。
1.教學理想缺乏支撐。雖然我國一直重視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強調通過體育課程設置及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但是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和教師并沒有對體育教育提起足夠的重視。體育課程及教學活動幾乎形式化,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可有可無。高職院校也只注重學生的專業學習,這使得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理想難以實現,心理產生巨大落差,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會逐漸消磨自身工作熱情。
2.缺乏職業認同。因為我國教育環境的影響,體育專業課程長期得不到重視,很多院校的體育教師并非專業出身,甚至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這些教師沒有體育工作經驗,也沒有想過自己會擔任體育教師,因此很難對體育教學工作產生熱愛,難以做好相應的準備,缺乏對體育教學職業的認同。
3.人際關系緊張。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都很緊張,特別是一些負責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師,肩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巨大的教學壓力,很難抽出時間與其他教師展開溝通與交流。體育教師在院校期間,又因為體育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并不明顯,很難同其他教師找到共同話題,使得體育教師很容易處于孤立的狀態。而自身工作長期得不到重視,難免會使這些教師產生一些抱怨和不滿,使得體育教師無法同其他同事和諧相處,人際關系比較緊張。
4.心理失衡。在教師待遇上,大多數院校更加傾向于專業研究方向的教師。在高職院校中,專業課程教師顯然地位要高于體育教師,所以學校的獎勵與考核也更加側重于他們,這樣就會使體育教師心理失衡,產生各種不良情緒,消極對待自身工作,甚至自暴自棄。
5.過分焦慮。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內卷,教育領域尤為明顯。高職院校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質量,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自然會重視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抓好學生的就業率,忽視體育課程教學的情況并不會得到多大的改善。而體育教師身處其中,自身的工作得不到重視,難以獲得學校的認可,難以獲得表現和發展的機會,晉升空間狹窄,發展前景堪憂,部分教師就會逐漸產生焦慮的心理。
1.學生因素。高職院校的學生學又普遍處于青春期,叛逆、調皮是常態。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體育課程本身就處于比較邊緣化的位置,而學生長期處于應試環境之下,也很難產生對體育課程的認同與尊重,所以很多學生把體育課視作是娛樂的課程,上課時不認真,不配合教師的工作,使得教師工作難度加大,加劇體育教師的緊張和壓力。
2.社會因素。就整個社會環境來看,對體育教師的認識也是比較片面的,普遍認為體育教師是一份并不是很重要的職業,也沒有對體育教師的真實工作與生活建立完整認識。甚至在很多學生的眼中,體育課程就是調節學習壓力的平臺,忽視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給學生身心發展帶來的重要意義,所以社會對體育教師的評價不高。更有甚者認為學生在體育課中如果出現一些安全事故,都是因為體育教師不負責所導致的,使得體育教師更加懼怕學生出現意外而不敢設計相關教學活動。
3.學校因素。高職院校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在體育教師的待遇上也并沒有體現出公平,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對體育教師進行嚴格的管理,地位和收入對比其他教師差距明顯,使體育教師的心理更加失衡。再加上隨著學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新的教師的融入使得體育教師就業環境更加激烈,而作為弱勢的一方,體育教師會倍感壓力,對自我發展更加盲目。
4.教師因素。環境對體育教師影響深刻,但教師自身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缺乏良好的發展機遇的體育教師對自我規劃更加迷茫,不知道往哪方面發展,要學哪些東西,長期缺乏成功教學實踐和學習機會的教師,自我學習意識滯后,學習能力下降,在新的教學形勢下無法適應學校和社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焦慮和擔憂增加的同時,又不知道如何自我調節,長期不能釋放壓力的教師最終會因自身承受極限而在某一時段爆發。
要想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乃至所有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明顯的改善,甚至妥善的解決,不僅僅需要教師主動作為,更需要聯合社會與學校的力量。
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和管理層必須要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國家相關政策來提高對體育課程的重視。明確體育課程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監督和檢查,保證學校能夠正常實施體育教學工作。完善體育課程設置,關心和支持體育教師的工作,不斷改善體育教師的工作條件,對體育教師的工作予以正確的評價,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明確體育課意外權責。
在學校教研組的協調之下,應當在全校范圍內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團結互助的教研氛圍。加強學校管理者與教師群體以及教師群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校教職員工的和諧相處,形成和諧集體,增強集體認同,從而減少教師群體不良情緒的產生,緩解其心理壓力。
此外,院校還應當發揮自身主觀能動作用,對外不僅做好學校形象的宣傳,更要做好對教師工作的宣傳,尤其是要讓學生家長及全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工作及意義有全面的認知,使其可以建立對體育教師的正確評價,愿意包容、信任和支持體育教師的工作,由此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讓體育教師可以增強自信,增強自我認同。
體育教師自身也要主動作為,一方面要積極同院校領導層和其他教師展開溝通和交流,反饋自身心理健康問題和發展需求,爭取學校的關注與幫助,從而改善自身不良的心理情況。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具備危機意識,意識到自身處于新的就業和教學環境之下,盡管競爭激烈,處境堪憂,但仍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
為了上好體育課,體育教師就必然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教學水平,豐富自身教育認知,完善自身體育知識結構。除了在體育方面深耕以外,教師更要利用空余時間涉獵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吸收更多教育智慧,提高自身教學藝術,掌握更多實用且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教師在上課時就能夠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需求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采取更加科學可行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認真上課,支持教師工作。
體育教師必須要明確自身責任,明確自身理想,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學會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和自我勉勵。體育課程具有特殊性和開放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自身必須要保持穩定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才能夠有條不紊的展開教學工作。因此,體育教師要學會和自己對話,意識到自身言行舉止給外界,特別是給學生帶來的影響,以清醒理智的思維來思考自己思想行為。作為一名教師,必然要對自身工作充滿熱愛與激情,要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只有教師始終把學生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作為自己用心對待的人,才會時刻想學生所想,為學生欲為,換句話說,為了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就必然應該把自己心理健康發展放在首位。
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人都會存在一點點心理問題或是不良情緒,而體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會使其心理問題更加復雜和多樣。并不是所有體育教師都能夠從容應對并解決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尋求外界幫助。所以當體育教師意識到自己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除了同學校領導、其他教師展開溝通和交流之外,更可以通過一些社會手段來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找心理咨詢機構、心理醫生,或者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援助。這類積極的活動能夠讓教師更加堅定的認同自我,相信自己被關心、被尊重、有價值,從而減少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痛苦,使自己可以更好的適應工作與生活。
體育教師的職業有一個好處,就是懂得科學運動鍛煉,隨時隨地的進行運動鍛煉,這對于教師來講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調節方法。因此,有著其他專業教師不具備的優勢的體育教師,就更應當根據自身職業特點來規劃好自身生活。具體表現在生活和工作要保持協調,作息、飲食規律,經常參與運動鍛煉,發展自身運動喜好,比如參加各種運動比賽、教師研討,保證自身身體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才能夠支撐自身心理健康良性發展。
總而言之,面對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多樣化,影響教師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學校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最終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長遠發展的情況,學校必須要對此提起重視。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聯合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為體育教育工作及體育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分析和思考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培養出健康的體育教師,才能夠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