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運鵬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寨鎮初級中學,貴州 銅仁地區 555200)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化學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如何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這把“雙刃劍”,使多媒體技術在化學課堂中得到充分地利用呢?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促進了教學技術的提高。但有很多教師都感到疑惑:照此形勢的發展,傳統教學手段是否落伍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否可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的教學?我根據自己在化學教學實踐中總結,覺得在化學課堂中使用多媒體,并不影響化學教學,可以把實驗操作與多媒體有機地結合,形成互補。
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課件制作時教師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使多媒體課件在運用中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得到更好的優化。抓住最佳時機,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愉悅中索取。
在上序言的教學設計中,把難點就定在激發興趣和樹立信念上,為此整堂課的程序設計為:制趣—初立志—討論—實驗—自學—辨析—再立志。如我在上第一節課時,對學生說: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并運用多媒體觀看氫氣球飛到上空的情境。氫氣球下系一紅色綢帶,上書:歡迎同學們學習化學,祝大家成功。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充滿歡樂愉快的氣氛。接著提問:“什么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我再問:“氫氣球為什么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而對于“為什么”,卻面帶難色。老師不作答,而是說,我給大家再變個魔術。學生忽轉歡喜,精神放松,課堂氣氛又被“魔術”二字調動得活躍起來。隨后老師運用實驗操作再制趣,把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學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學生歡欣不已,繼而表示驚訝,提出疑問:“是真的牛奶嗎?”老師搖頭。緊接著又做一個茶水變墨水的“魔術”,進而把學生的情緒推到高潮。其后講到,如果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我們就要學習化學知識。至此,學生初步認為化學很“好玩兒”,進而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化學的研究對象。學生一聽化學課以實驗為基礎,以后自己可以親自動手做實驗,更加興奮不已。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的特點,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參與教學活動,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加快了學習進度。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造參與式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還可以有計劃地將教學內容中的示意圖、表格、例題、習題和內容總結等制成多媒體課件,這樣在教學時,就可以減少板書、板畫的時間,從而把教學內容講得更加透徹、更加生動活潑。多媒體的使用還可以代替教師的部分講授,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這樣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大大地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多媒體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比如,通過動畫,可以模擬分子、原子的無規則運動,可以再現氯化鈉、氯化氫等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能形象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運動,便于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教學。在學習復分解反應條件時,學生對此條件的成因難以理解,而且教師的敘述必須依托學生動態抽象思維,采用flash 制作溶液中離子的運動狀態和離子結合成不易電離的生成物而使平衡發生移動----即反應發生的必要條件,學生們從而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百聞不如一見”。運用多媒體來模擬化學反應原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有些實驗受到條件限制有某些不足,這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視頻播放等手段來彌補。如自制引爆器,課堂上難以演示;再如,濃H2SO4 的稀釋時錯誤地將水倒入濃H2SO4,會帶來什么后果呢?這是不能用實驗來演示的。但都可通過動畫模擬及伴音得到解決。再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多媒體進行模擬,既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又可以避免對師生身體的損害。采用動畫模擬,可以直接將實驗過程顯示出來,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化學習題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確、高效地進行化學習題教學,對加強知識的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重大意義。多媒體技術提供了強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該功能編制習題,進行習題訓練,使師生都能及時得到化學學習和化學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以便師生能夠及時進行學習和教學的矯正。對于形成性檢測,以選擇或填空的題型編制習題,課上集體練習,及時出示答案,并合理設置聲音、動畫,增強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習題,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題直觀生動得多,而且教師在分析講解時完全是動態的,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還要考慮到什么時候用,用多少,用哪些的問題。既要考慮到化學知識的科學性,又要考慮到應用的合理性。
有些課件,往往是文字、圖畫的簡單拼合,把原本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搬到了電子屏幕上。有些課件的作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改變文字或圖片進入畫面的動作,片面追求“新奇”,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化學學科的魅力便在于實驗中神奇的現象和變化,而且學生對這種神奇充滿了十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驗,不僅使學生親身體會到神奇的變化,使他們記憶深刻,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實驗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媒體,化學教師不能舍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首先,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能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的特點是信息量大,速度快,且圖文并茂。因此,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機互動優勢,做到“講、練、議”三者完美結合。在進行知識復習鞏固時,運用計算機將課堂教學中的板書、例題、練習制成一個多媒體課件,既可增大課堂信息量、減少板書時間,又做到高密度的知識訓練。這樣就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第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注重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本身要具有創新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促使學生更多地直接參與創新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軟件編制時,力求課件具有可選性和可控性,甚至教學模式也有選擇性,切實做到“分層教學”。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種主動參與性的教與學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更有利于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總之,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為教學服務,是輔助教學。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或不能解決的問題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且忌將多媒體的使用搞成形式化,該用的不用,不該用而無目的、無計劃的濫用。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和實踐,充分而恰當地設計、運用多媒體,使之與其他手段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真正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