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吉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 昭平 546805)
引言:現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水產養殖行業,但由于在水產養殖方面的研究還不夠細致,缺乏一定的探討和分析。甚至很多知名的養殖行業的水產養殖技術還停留在傳統式的階段,需要盡量避免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提高水產疫情的防控,加大水質的控制力度。
在規模化淡水養殖中,整體發展狀態受到集約化程度的影響。集約化的程度越高就可以實現不同類型水產養殖戶之間進行資源共享,比如可以實現在基礎設備、市場和供貨商上的共享等等,通過相關資源的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生產的投入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經濟收益。但是目前從我國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地區水產品集約化程度偏低,很多大規模淡水養殖企業嚴重匱乏,所在地區不能形成產業化,制約了我國規模化淡水養殖技術的發展。
因受到傳統養殖理念的約束和影響,現階段我國的淡水養殖形式和養殖方法都過于單一,我國從前的水產養殖大多數采用圍養養殖的方式,水產品的種類過于單一,在空間和相關資源的利用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除此之外,還缺乏依照魚類生存空間的垂直特點進行合理利用的水池規模,對于我國水產養殖的整體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國淡水養殖技術主要利用池塘養殖的方法,在進行水產品養殖過程中,有很多養殖戶沒有掌握有效發展的科學化養殖方法,盲目投入大量飼料以便擴大自身單位的規模以及提高養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在執行水產品疫情防控期間,出現大量的藥品濫用現象,但是因為養殖戶在養殖區域投藥的時候缺少專業意識,而且當地的監管部門并沒有認真落實對水質的管理。導致養殖戶在投藥過程中會選擇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當這種毒性強烈的藥物投入水中后,會造成水域大面積污染,嚴重破壞水質,甚至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提高水產養殖戶的養殖能力和養殖方法是當下規模化淡水養殖事業的重要任務[1]。
在規模化水產養殖中,養殖技術和養殖環境是獲取最大養殖收入效益的基礎保障,如果沒有采取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期間會花費更多的人力資源和物質,無法加強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同時養殖環境需要嚴格遵守水產養殖提出的標準和要求,在選擇場所時需要提前考慮養殖基地的具體規模、周邊生態環境的情況以及場地和周圍是否存在污染源等。任何養殖領域,所有的養殖戶最重視的就是養殖產品的存活率,只有存活的養植物可以在水產市場中銷售出去,養殖戶才可以得到相應的經濟收入。所以具備良好的養殖技術是水產品養殖的根本要求,也是養殖戶必須的養殖手段。提供優良的養殖環境,為水產養殖事業創造出好的環境條件,可以提高水產品的最終存活率。養殖的技術和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這兩點對于水產品養殖的效益有很大的影響,養殖戶需要將重點放在這兩個因素上面,如果養殖技術或環境沒有達到標準會降低水產養殖的經濟收益,阻礙水產品養殖的穩定發展。
水產養殖就是指養殖水中生活的產品,水是養殖的基本載體,也是水產品的生產必要條件。水產養殖對于水質的要求極其嚴格,水質的好壞對于水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有著很大的影響,也是決定水產養殖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想要明確水產養殖中水質的好壞,需要了解水中的溫度、溶氧量以及水體中的有機物含量高低。因此在進行養殖過程中,需要保持水中含氧量的平衡感,水中的含氧量主要來源自水體中的浮游物,可以定量在水中放置浮游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對于維持水質中的氧氣含量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提高水質的質量。與此同時,水體中的養植物可以將投放的浮游物作為供給糧食,大大降低了水產養殖的投入資金,增加了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需要嚴格掌控水體內部的溫度,水體的溫度也會對水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不同類型的水產品對所處水體的溫度要求不同,需要在特定適合的水溫環境中才可以更好地生長發育,實現高效率的生產。比如,水體的溫度會對魚和蝦的生長有明顯的影響效果,魚蝦在進行食物消化過程中需要借助消化酶,沒有達到標準的水溫會制約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魚蝦的生長發育,因此針對魚蝦此類生物的養殖階段需要將水溫維持在25 攝氏度左右。一旦水體溫度過高或過低時,可能會造成水域中養殖生物大規模死亡,部分水產養植物受到嚴重損害,會給水產養殖戶帶來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
水產養殖過程中,各種疾病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水產生物的疾病不容易發覺也不容易進行防控,水產生物之間的疾病傳播速度也很快。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會生老病死,但是水產品有所不同,一旦養殖環境中的生物染上疾病,由于傳播速度迅速無法及時進行控制措施,水產養殖中出現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會給水產養殖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日常的淡水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認真檢查,如果發現水產生物中出現傳染病,要及時分析病情的起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手段,有效控制傳染病的蔓延。在控制病情的基礎上,相關養殖人員需要建立完善的養殖機制預防傳染疾病,優化水產養殖的基礎設施設備,布置全面、先進的監控系統,以便達到風險最小化的目的。水產養殖環境中的任何細微的病毒或細菌都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提高水產生物的病毒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養殖的效率[2]。水產環境中的寄生蟲是傳染疾病的主要因素,養殖人員再進行投喂的過程中要嚴格檢查,防止有病菌生物被誤投入水產區域,對于病菌等可能引發傳染病的生物采取分類隔離,進一步防止疾病的擴散,保證水產生物的質量安全。也要定期進行水質監測,盡早排查出水產環境中存在的病害,做到早知道、早預防,減少水產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個體生物,它的生長發育都離不開營養的攝入,比如人類的日常生活都依賴于食物和水資源的攝入。水產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飼料的投喂,普通人類對于食物的需求僅要求飽腹或能量填充的基礎上,而水產養殖中的水產生物需要進行大量的飼料投喂才可以維持他們的正常生活,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水產品的品質,保證水產養殖可以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投喂餌料的數量需要滿足水產生物所需,投喂的餌料充足時,水體內部的有機物量也會增多,有機物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新的化學物質會對水產生物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死亡后的水產品在水域內長時間堆積也會縮小水產品生存的空間,大大降低了水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所以,飼料的投放尤為重要,投喂的餌料數量、投喂的時間段以及根據水產養殖規模確定的投喂密度都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研究,盡可能減少對水體的污染和破壞,為水產品建立良好的生存條件和生存環境,這樣才不會造成與事實相反的不良效果,正確的投喂非常重要。有很多養殖戶會在水體中使用微生物制劑,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水體污染的問題,只能起到輕微的緩解作用,而且微生物制劑的用量要嚴格把控,用量過多會阻礙水產品的生長發育,減少水產養殖的性價比。
規模化養殖水產品可以提升水產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減少投入成本,保證水產品養殖的規模化,建立富有特色的地區產業,吸引全國各個領域的批發商和零售商,創建具有當地人文特色的產業品牌。比如我國的陽澄湖大閘蟹就是經典的規模化養殖案例,部分地區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效仿成功成立的品牌,加大水產養殖業的宣傳力度和市場銷售,增強本地品牌的對外影響力和營銷規模,在各個地區建立轉中轉藏庫,保證水產品在各地運輸和轉運過程中的新鮮度。水產品的銷售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還要增加出口貿易,走向國際,提升水產養殖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3]。規模化養殖可以加快其他行業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將中國水產品推向全世界。
規模化水產養殖具有很多的優勢,其中有效利用先進的科學養殖技術是進行水產養殖的重點內容,先進的養殖技術對于提高養殖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有著很大的作用,完善的養殖技術可以為養殖戶和廣大消費者們帶來品質更加優良的養殖產品,相關企業也會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這種形式的養殖生產不僅滿足率養殖戶的需求,也為人們帶來更好的水產品,加快當地的市場消費和經濟發展的進程,實現共贏的目標。想要取得這樣卓越的好成績需要努力改變傳統的水產養殖理念,使用高效的養殖技術,保證水產品的整體質量。
結論:綜上所述,規模化的水產養殖需要借助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加快當地的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維持水產養殖環境的生態平衡,在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基礎上,提升水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滿足消費者和現代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