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步高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山西 代縣 034299)
引言:梨樹作為我國農村種植產業的重要品種,其栽培和管理技術的要求對于農村種植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梨樹種植面積占全國果樹面積總量的10%以上,其優良品質有很多種。但大多為小規模生產模式。近些年來,隨著梨樹產量的提高,其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但是由于栽培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密植效果較差。如何科學種植和管理梨樹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加強栽種、施肥以及花期和果期的科學管理。
梨樹是比較喜光的果樹,且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比較廣,梨樹種植在選址過程中,要選擇交通便利,陽光充足的地方,且要選擇離百樹較遠區域進行園區建立。因梨樹具有耐濕澇和鹽堿,其抗逆性、抗病蟲害性較強,并具有對當地的土壤環境以及氣候條件能夠完美適應的特點,所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只要土壤含鹽量低于0.2%,PH 值在5.8-8.5 范圍內,均能栽種梨樹。梨園應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段。園區要配備便捷的灌溉設施和排水通道,做到旱能澆,澇能排。2020年碭山梨主產區很多梨園因雨季降水量過大,園區沒有規劃好排水渠道,導致很多幾十年的大梨樹都被淹死。因梨樹是多年生果樹,一經栽植占地時間長達幾十年或更久,所以建園選地要謹慎,對地勢、交通、栽植品種和樹形結構都要提前規劃好。
梨園要求苗木整齊健壯,根系發達,選苗一定要選擇品種純正的優質苗木。首先要求苗木嫁接口愈合牢固,定干部位以上的整形帶內有足夠的飽滿芽,最好選擇沒有機械損傷的苗木,沒有檢疫性病蟲害,枝條表面光滑、成熟度好,沒有皺皮的苗木。同時要選擇苗高1.4 米以上,主根粗度在1.2 厘米以上,側根粗度0.4 厘米以上,根系均勻、舒展;芽眼充實飽滿,飽滿芽數在8 個以上,側根數量5 條以上,無干縮皺皮、無新損傷,舊損傷面積小于1 平方厘米且砧樁剪除,剪口環狀愈合或完全愈合的一級苗木。
對于梨樹的品種選擇應秉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以及合理搭配的原則,一方面是根據自己所在地區的土壤、環境等因素來選擇比較適合種植的梨樹品種,另一方面就是選擇最近幾年市場反應比較好的品種來綜合選擇。首先,種植品種的種植條件要與種植地的自然氣候相適應。一般選擇抗寒性較強的品種,以防止低溫天氣凍傷梨樹。其次,要選擇產量高、效益大的品種。近年來梨樹品種更新換代較快,市場需求也隨之有一定的變化,為了保證種植收益,在品種選擇上應該謹慎,不可盲目,如引進一些新品種時,需要進行引種實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于栽培技術進行科學的更新。第三,要合理搭配種植品種,根據種植品種在成熟期、授粉期的分布合理搭配種植,使梨樹種植做到早、種、晚熟相結合。
梨樹在進行栽種前,首先對已經選定的園址準確測量,將株行距控制在6-12 米,根據實際的行距進行拉線工作,確定定植點并標明,挖定植穴。穴深要求80 厘米×80 厘米,挖掘時表土和心土分別放置,可促使心土分化,達到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應于定植前半年左右將定植穴挖好,并且在坑穴中要放入適量綠植作為綠肥使用。定植時間可于春季發芽前,也可于秋季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的一段時間進行。一般落葉后即行定植,有利于根系的傷口愈合,并可長出部分新根,對苗木的生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利用優質的苗木進行園區建立,保證定植密度;在梨樹進行密植過程中,盡量采取機械化作業,保證梨樹種植效率;在進行整形過程中,要注意梨樹的樹形,在進行刻芽過程中要保證在苗木地面60 厘米至頂端30 厘米之中。對苗木的成活和生長具有積極意義。
1.梨樹花期的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子的品質,從而保證后期的經濟效益。梨樹花期管理技術中主要包括人工授粉和疏花技術。
梨樹在種植過程中要配置相應數量的授粉樹,并通過自然環境進行授粉工作。為提高梨樹授粉率,可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工作盡量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進行,利用點授法,撣授法或抖授法等均可,要注意點授法效果理想但人工消耗較大。
疏花可以降低梨樹不必要的營養消耗,提高營養供給的利用率。首先,在梨樹開花前要進行一定量的追肥,肥料可選擇上以有機肥、復合肥和生物菌肥料為主;追肥時間應選擇在開花前15-20d 內;梨樹開花后,根據花量進行合理的修剪,采取間隔去花的方式,主要是將一些長勢弱、密度大、有病蟲害的枝條剔除,留下強壯的花枝以及花朵,這樣既可以調節梨樹的負載量還可以促進枝條的生長。梨樹留花量根據留果量而定,通常留花量是留果量的1.5-2 倍。疏花工作量較大,且有較強的技術性,因此不適宜大面積進行工作,要在梨樹幼年期或花量較大的情況下合理進行。蔬果疏花過程中要采取專業的剪刀,避免用手拉扯。
2.梨樹果期的管理
在梨樹栽培過程中,要合理地使用套袋技術,保證梨樹更加美觀,提升梨樹的經濟效益,在梨樹套袋過程中,要選擇質量較好的袋子進行套袋處理,套袋前要對套袋進行藥劑處理,保證袋內的衛生條件,袋口要進行缺口處理,保證梨樹套袋后擁有出氣孔洞,同時要避免雨水進入。
在提升果實品質時,可采用疏果技術保證梨樹果實的優質。梨樹的蔬果宜早不宜晚,合理的蔬果時間可以使果實體型增大,蔬果過晚可能造成果實體積較小,口感不佳,而且會消耗梨樹不必要的營養,使花芽的分化不理想。梨樹的疏果時間最遲不應超過謝花后一個月,具體疏花時間需要根據品種不同而確定。在蔬果選擇上,通常是修剪那些存在病蟲害、體型較小不正的果實。除此之外,果實的體型和縱徑與其位置有一定的關系,位于底部第一、二序位的果實通常縱徑較短,果柄粗短,果實后期的長勢較弱;位于中高部的第三、四序位的果實,雖然縱徑較小,果柄也細長,但后期長勢較強。因此位于第一、二序位的果實是蔬果的重點對象。
梨樹幼樹整形切忌“強做樹形”。梨樹的枝芽生長雖然具有其特點,但是受環境條件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不能很理想的發出所要求的枝條。幼樹修剪過程中的原則是輕剪。所謂輕剪是指全樹的修剪量要輕,也就是除按整形要求意外的修剪,盡量要多留枝條。如果樹勢不夠理想,待全樹枝葉豐滿以后,再逐漸調整。
對于夏季梨樹修剪過程,抹芽過程中將剪鋸口、大枝背上、樹冠上部拉枝或開心處、以及樹冠內膛多余的萌蘗抹除。疏枝過程中要對徒長性樹,樹冠上部及中部密生的直立徒長枝予以疏剪,保留徒長枝的間距不少于10 公分,以改善中下部枝葉的光照。對于長枝可適當摘心,控制生長,促發副梢。拉枝時,要將樹冠下部及外圍抽生的徒長枝予以拉枝誘引,拉枝角度為60 度左右,緩和生長勢,形成腋花芽并使養分向果實轉移。生長勢弱的梨樹不必處理。
開花前期進行復剪,對修剪過輕,留花量較多的梨樹應進行復剪,主要是疏除細弱枝,病枯枝,過密枝,調節果樹負載量,根據留果量確定留花量,一般留花量應比預留果量多1-2 倍,每個果臺只留1 個花芽[1]。
梨園的土水肥管理是梨樹在進行密植過程中的高效栽培基礎工作。初期梨園土水肥管理過程中要將定植穴外的地方進行翻土工作,促進梨樹根部的營養吸收,翻土過程中要注意尺度,以免深翻土壤導致梨樹根部受損,在根系進行生長過程中,要結合施肥管理對土壤進行改善,保證梨樹的生長,
梨樹的第一次基礎肥料施加應在秋季,結合土壤的深翻土工作進行,在施肥過程中。可采取環狀溝施肥以及放射狀溝施肥等方式,花期前要對花進行追肥工作,保證梨樹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成分。
對于梨樹的澆灌過程要貫穿發芽至開花期間,滿足梨樹在生長過程中的水分需求,促進梨樹枝的生長。若當地氣候較為干旱,要連續灌溉,保證梨樹水分。在果實結果后應迅速進行澆灌工作,保證果實的快速生長,充實的營養成分。氣候濕潤時也要進行澆灌工作,保證水分需求,提升梨樹冬季的抗寒能力。
梨樹栽種過程中,保證園區內良好的衛生環境,能夠起到減少病蟲害寄生或越冬(夏),壓低病蟲源基數的作用。發芽前及時清理枯枝落葉、病僵果等,能有效減少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梨莖蜂等病蟲的越冬基數,減輕生長期化學防治的壓力。冬季要進行樹體的清理工作,刮除樹面翹皮裂縫以及病變斑點。結合修剪工作,剪除病蟲枝條,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可給予五波美度石硫合劑的噴射,進行清園工作。在5 到7 月期間要防治食心蟲,同時結合黑星病,銹病,黑斑病等共同進行防治,從而減少藥次數。開花前是防治梨實蜂及梨木虱成蟲的關鍵時期,噴施敵殺死2000 倍或高氯2000 倍,同時兼治黃粉蟲,另可加入碧歐2000 倍+瑞培樂5000倍,緩解凍害,防止倒春寒的危害。落花的第一遍藥一定要加殺菌劑,最好是用75%拿敵穩8000 倍,除對梨果黑屁股病,黑斑病,輪紋病等防治效果好外還不會污染果面,可有效提高鈣肥的吸收率[2]。
結論:目前,梨樹的密植種植技術是我國果樹栽培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做好梨樹的建園、選苗工作,在梨樹栽培過程中控制好土壤肥力以及水分,同時做好梨樹的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保障梨樹密植的產量,提高梨樹果實質量,保障梨樹種植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