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力
(遼寧省本溪市第二高級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作用下,數學建?;顒右呀洺蔀楹芏喔咧袛祵W教師的重點關注內容,數學建模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高中生的綜合能力,該項活動以某一個數學問題為核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這樣大量學生的數學思維。近年來,在高考數學題型中,很多題目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或者以實際生活場景為出題背景。為此,高中數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建模思維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當前,“數學模型”已經成為新課標中的一個新概念,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有效的數學建?;顒?,促進高中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從根本上講,教學過程中實施數學建模活動的意義重大,構建數學模型能夠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有更多的解決辦法。由于數學模型的構建。活動屬于探究性活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保障活動順利進行的同時,還讓學生體會了團隊精神。
在高中數學建模能力培養中,教師不僅僅要認識到數學建模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要明確這種能力的培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面對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培養并未受到重視的現狀,教師必須要告別急于求成的現狀,應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積極創設與其相關的教學情境。如此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數學建模欲望被喚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興趣。只有在此基礎上,方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建?;顒又?,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游戲教學法等模式,更好地開展數學建?;顒?。
由于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相對比較大,致使學生的數學建模積極性低下,甚至致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停滯不前。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時候,應結合數學知識,靈活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融入數學建模思想,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素材中強化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最終發展自身的數學建模能力。以“隨機事件及概率”教學為例,教師就結合與生活相關的數學練習題目展開學習,打開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拋硬幣現象,引導學生說一說隨意拋一枚硬幣,落下來的時候是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出現這種現象的概率是多少?由于這一現象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可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實例中,對概率的知識展開講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數學建模思想,將隨機事件及其概率知識進行轉化,使其成為抽象的數學思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起點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家庭環境和學習習慣不同等,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充分借助小組合作的形式,強化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通過相互合作、互動和交流等,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數學模型的構建。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形式的應用,也大大降低了數學建模的難度,避免了由于數學建模難度大制約學生學習興趣的現象。以“隨機抽樣”教學為例,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時候,就借助了小組合作的形式:假設班級中有50名學生,需要從中抽取8名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并且每一個學生的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之后,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引導小組成員寫出隨機抽樣的結果,并結合數學統計結果,構建數學模型。如此一來,在小組合作的形式下,學生不僅實現了共同合作,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借助集體的智慧,極大地提升了數學建模效率。
面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應圍繞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引導學生運用靈活的數學思維,科學、合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最終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诖耍處熢谂囵B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時候,就引導學生圍繞數學問題開展實踐活動,借助數學實踐活動,樹立學生的數學意識,豐富學生的數學認知,最終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老師應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利用數學建模活動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模式及計算工具在數學建模活動中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建?;顒又信囵B數學學習興趣、鍛煉數學學習能力、形成數學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其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