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中心學校,河北 邢臺 054400)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村教育發展與改革至關重要。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與農村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農村教師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不足之處。農村教師教學觀念相對陳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化、機械化,學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缺乏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一方面,農村教師對提高自身的職業認知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學技能水平不夠重視,相對忽略接受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學發展、革新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重視,沒有有效滲透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切實的課堂學習感受和體驗為本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農村教師接受的進修教育,多為灌輸式“學校型教育模式”,往往表現為教師積極性不夠高,學習培訓過程中難以將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思想與自身的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也相對欠缺,導致農村教師進修學習的實效性降低。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在相對較低水平上徘徊不前,有地域原因,有經濟原因,也有社會環境和教學環境等原因,最主要的還是自身因素。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農村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呢?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農村學校課堂教學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和優化,要借助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模式,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新課程理念培訓,讓農村教師學習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通過推行“青藍工程”,即為促進學校的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健康成長,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師徒結對,共同提高”,幫助中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通過專業閱讀,讓教師拓寬知識視野,在經典教育理論著作熏陶下總結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探討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發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樹人先樹德”,教師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高尚的品質,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去感染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在傳播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品格的人才。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升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發展,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師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整合,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模式,節約了教育教研的時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農村教師應當科學整合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借助互聯網優勢,不斷創新農村課堂教學形成和內容。在教學形式上,借助多媒體資源,讓單調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利于激發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借助網絡優勢,對課本教材進行有效的拓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方法上,通過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模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體現個人價值,以此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探索的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創設情境,師生有效互動,小組分工合作,設置開放性問題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變“被動學”為“自主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每個學生家庭教育情況不同,學生個體差異尤為明顯,為了彌補班級教學的不足,需要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積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時間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和反思,建立富有創造力的學習環境,增強課堂活力,增強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反思是教師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不斷發現自身不足,隨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每一次教學實踐都要進行深入反思,不斷總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完善課堂教學過程,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