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興鳳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高崖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寧夏 中衛 755203)
信息技術輔助日常教學越來越平常、越普遍。教師在新課改理念引導下,積極探索,積累經驗,營造高效高質的教學課堂。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問題凸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目前,在我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面臨的還是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興趣不足,以致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數學不同于其他科目,在內容方面會表現得更為抽象,學生往往不易理解,學起來也較為吃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還秉持著應試教育思想,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難以放開自己思維,只顧聽教師講解,課堂氛圍沉悶壓抑。這樣的課堂環境,不僅使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還十分容易對其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大多數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已經從封閉走向開放,但實際上,在教學方面仍舊還是具有一些僵化、死板的特點,如對數學知識及公式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等,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直接導致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薄弱的問題,而學生綜合素質也因此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大多數教師都是將多媒體作為一個收集教輔資料,更便于課堂板書的工具,并沒有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因此,大多數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自身的綜合素質方面仍是需要加強的。
小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力不足。如果只是枯燥地反復講解,小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達不到教學中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多媒體教學恰恰能夠彌補這一缺陷,通過多媒體可以創設情境,讓情境教學與教材所學內容充分融合,讓小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吸引學生學習。
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不再以書本上的圖片為主,不再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可以利用多媒體,以PPT、動畫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并導入生活情境。在學習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應用多媒體展示動畫,抓住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利用網絡上《米奇妙妙屋》的動畫素材,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分小組討論,舉出生活中見過的例子。學生大多可以通過短時間的訓練快速牢記這幾種平面圖形,這就歸功于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原本抽象的概念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展示出來,通過眼睛、耳朵各種感官的調動,加深了小學生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多數以課本中的內容為主,但課本內容例子有限,達到真正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較難。但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也是比較固定僵化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很難達到雙向互動的良好學習效果。作為數學教師,巧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教學效果出奇的好。如學習“圖形的旋轉”一課時,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能很好地讓學生了解圖形旋轉的過程。同時將學生劃分小組,鼓勵其交流心得體會,最后讓每個小組推舉代表發言,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不但進行了多維活動,而且讓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主,下課之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渠道有限,尤其是寒暑假,師生完全沒有聯系,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農村小學生有的沒有父母陪伴,沒有有效的學習渠道,缺乏監管,開學后明顯需要一個適應學校、重新學習的過程。在互聯網上有各種總結的知識點,學生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引,學習興趣可能會被分散到游戲、故事上。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敏銳的信息化意識,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課堂引到學生身邊,指導學生利用閑暇時間或者寒暑假,在網上找尋數學知識,擴展學習資源,啟迪思維。
例如,微信群可以有效地連接學生和老師,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每天在群里發一道題,不在于學習量而在于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對最先做出來的學生進行獎勵,對堅持長時間打卡的學生進行表揚。微信群也可以進行雙向互動,寒暑假作業上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微信群里向老師提問,在開學時還可以對部分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每天向學生推送比較有趣的數學知識,或者是比較簡單易行的數學試題研究,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一舉兩得。
總之,當今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教師要學會善于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如果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比較低效。教師應該善于思考總結,利用好多媒體,創設多媒體教學環境,多方面引導學生,這樣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適應信息化社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