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
(重慶市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重慶 巫山 404700)
在初中階段,需要學習的科目逐漸增多,其中物理,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就有較高的要求,為此,想要提升該學科的教學效果,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伴隨新課改的推行,多媒體頻頻出現(xiàn)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這對于物理教學來說,同樣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因此,物理教師可以將該項手段運用在自己的課堂中,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形式,從而開展高效的物理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完全遵照教材指導進行授課,缺乏與學生的互動,而這已很難滿足現(xiàn)下的教學需求,更是難以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而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反省自身教學的不足,并要善于應用新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意識到,培育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應當加強此部分的培育。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同學們的需求和特點,以此優(yōu)化自身授課方式,根據(jù)學生的真實狀況,而靈活運用傳授知識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將自己放在引導位置上,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摸索的空間,教師要做的就是當好他們的輔導者,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引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從而強化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多媒體技術,能夠為課堂帶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營造活潑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去看課本上沒有的東西,能幫助他們拓展視野。例如,在《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同學們播放能源在生活中應用情況的相關素材,讓他們理解能源的用途,同時,也可播放一些能源污染的視頻,使其感受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引出課本內(nèi)容,能夠促使教學效果加倍,將原本無味的物理知識,通過貼合生活化的形式走進課堂,有效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致,提高自主性,從而推動該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過去的課堂上,教師大多都是通過黑板和教科書來開展教學,很少運用教學工具,即便使用,也都是由老師進行演示,學生觀看的形式簡單帶過,很少涉及到對信息化技術的操作。伴隨信息化在課堂上的廣泛運用,這就對老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老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且要不斷掌握新的授課技術,提升綜合能力,才能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授課方法。多媒體技術,是教師在當下授課環(huán)境中必備的一項技術,其不僅能夠帶來多元化的教學素材,還能創(chuàng)造出的良好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利用多媒體,提高自身授課水平,營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環(huán)境,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物態(tài)變化》這一課中,教師可以事先運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物態(tài)變化的相關動畫短片,并將其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該方式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fā)探究興趣,然后,再導入該內(nèi)容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和原理,從而有助于促進教學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促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展示相關的圖像視頻或動畫PPT等,將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更加具象化的內(nèi)容,并且也增強了學生的感官體驗,為其創(chuàng)設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符合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提高學習動力,發(fā)掘其學習潛能,從而推動最終教學的成效。在物理教學中,做實驗也是該教學的重要不放呢,但是有些實驗需要花費大量的物力和時間,甚至還有些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針對此該類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向學生播放相關實驗的短片,使其了解實驗過程和結果。
例如,關于“伏安法測燈泡的電阻實驗”的教學,該實驗涉及到對電路圖的使用并要進行接線,然后,初中生還不具備成熟的接電經(jīng)驗,且該實驗較為復雜,教師先向學生做出實操的演示,然后再利用多媒體一步一步演示,讓學生更加清楚實驗的步驟,并且能夠更好地掌握該實驗的重點。
總之,利用多媒體開展物理教學,對其授課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為此,教師應當深入學習多媒體技術,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致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有效的課堂,而引領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多媒體的靈活運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物理素養(yǎng),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