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芬
(重慶市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重慶 巫山 404700)
從小學步入初中,需要學習的知識更加深遠,其中語文作為傳授我國優秀文化的重點學科,教師需要不斷探尋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高效的課堂,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情境教學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更加生動化的環境,引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深入到該課程的學習中,有助于其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老師可以利用該教學手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帶領學生愉快地徜徉在語文知識中,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擯棄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授課中導入情境教學,要格外注重導入的時機,其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為此,教師要提前規劃好課堂流程,做好導入準備。老師可以依照教學內容,去準備導入環節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需求,爭取在實施該教學的開端,能夠快速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力,而提升教學效果。只有成功的導入,才能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發揮設置情境的作用,為此教師可以在適當融入游戲模式的情境教學。
例如,在《一棵小桃樹》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開展一場競賽小游戲,讓每組學生進行探討和商量,共同創作一幅自己心中桃樹的樣子,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提醒,如:“桃花是粉紅色的,結出果實的桃樹上是掛滿桃子的”等,待畫完后,公布每組的作品,然后進行評選,看哪一組畫的最有新意。最后,老師再講述游戲的目的:“同學們畫的都很棒,能夠畫的這么好,想必大家都對桃樹充滿了好奇,那么我們看一看該課文中的桃樹,和我們畫的是否一樣呢?看看作者和他的小桃樹都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以此有效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然后再導出課文內容,能夠促使他們快速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中。
語文涵蓋著諸多層面的知識,而大多數人們在創作文章的時候,都持以抒情的心態去創作,因此,語文也是一門富有情感的學科。在初中語文當中,更是有諸多情感深重的課文,教師如果只依賴于單純地講解,很難將其中的情感傳達給同學們,為此,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為其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音樂的牽引,導出情感的抒發,以此讓同學們增強情感上的體驗,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狀態中,尤其是處在青少年時期的他們,內心中已積淀了相對豐富的情感。對此,教師可以深入教材內容的研究,探尋相關的音樂素材,以此熏陶他們的人文素養,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體現西北風情的音樂,同時可以搭配上腰鼓相關的視頻,利用感官上的刺激來帶動同學們的情感體驗,促使其沉浸在音樂的旋律總,而體味安塞人們生活環境,以及腰鼓給予他們的力量,從而感知到安塞人們對于腰鼓的熱愛和寄托,看到那里的人們對于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在此基調上,再導出課文教學,便能夠有效渲染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增強閱讀能力,進而從提升教學效率。
情境教學,蘊含著諸多可以增強學生教學體驗的方式,其中角色扮演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手段。即主要是結合教學內容,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角色模擬,或者是對日常生活的模擬,以此加強他們的體驗感,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同時,在角色扮演中,也能鍛煉學生們的交流能力、語文思維,以及集體意識的培育。
例如,在部編版中八年級教學中有關于演講詞的撰寫和練習,教師以此可以展開一場演講競賽的模擬教學。將學生分為兩大組,并給出演講的主題,分別讓兩個小組的同學進行商討,準備好發言資料,然后派出一人進行演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雙方的表現,待最后,對兩組同學的演講稿作出總結和指導。通過這樣的情景練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演講的技巧,還能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有助于語文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趨于新課標的發展下,針對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及語文素養的有效舉措。因此,教師要深究該教學法的運用手段,以此輔助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其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要注意與教學內容,及學生需求的結合,才能將此教學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進而促進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