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翠俠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灣鄉大辛莊明德小學,河北 廊坊 065500)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的要求,然后自己動手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軍,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求平均分給小明和小軍,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候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形成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的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創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再次,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三)以語言的藝術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老師的語言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鼓勵。上課時并加上優美恰當的表情、動作、手勢、變無聲為有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氛圍。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態勢,為一節課的學習作好心理鋪墊。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時注重求奇、求趣、求妙、求新。
(二)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重要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要想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筋、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思考、學、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一)會聽
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如下做法:口算題由老師口述,學生直接寫出得數來;教師口述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寫出算式;適當提問。
(二)會看
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老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
(三)會用腦去想
首先要肯去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腦筋去想,讓學生有機會肯動腦筋去想問題。除了由老師的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子,使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人人都動腦去想。
(四)會說
語言是表達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一)教師要與學生平等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情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可敬,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努力創造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活動中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三)尊重、理解、寬容每一位學生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之中。
總之,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態勢,為一節課的學習作好心理鋪墊。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時注重求奇、求趣、求妙、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