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策勛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教育方式,但高職院校中重視職業技術類課程的發展,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對的輕視,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通過研究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問題并提出相因的教學探討
當前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心理健康課程都是以大班的模式上課,在高職院校中,面對眾多學生一起上課,導致學習氛圍不好。課堂管理一般以考勤、回答問題、作業等方式,對課堂表現差的學生會當眾批評教育,這種過于嚴肅的教學方式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還有任課教師主要以講授為主,大部分的教師講課方式基本對著課本講解,空洞的講解使學生上課枯燥乏味,無法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傳達給學生,也不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性、多元性、實踐性的課程,任課教師必須要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并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的認證。然而在高職院校中,專業知識過硬,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師很少,很多從事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師不具備任課的條件,多數是輔導員在兼課,輔導員上課方式基本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似,讓學生對心理健康產生很大誤解,而且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教師一般只有二至三人,這種師資配比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在各大院校中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待遇、晉升、培訓缺乏重視,大部分教師不愿從事心理健康專業教育,導致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的是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這些課程不能有效的針對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面對不同的年級的差異趨勢因有不同的課程安排。如大一新生主要面臨的是新環境的適應、學習等問題,大二主要以人際、戀愛等問題,大三基本以畢業、就業等主要問題。此外,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開課,大二、大三就沒有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沒有根據院校的基本特點、校園環境、專業技能等特點來制定相應的心理教學方案。還有教師課時少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普遍的高職院校一周只安排一次心理健康課,學生很難掌握透徹。
各大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發展,對心理健康教育相對的輕視。盡管近些年國家頒布了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但很多高校并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普遍大學生心理輔導室如同虛設,沒有發揮相關職能,學生基本不知道心理輔導室存在,每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也只會在“5.25”活動日開展,其他的時間基本看不到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心理健康課程主要以體驗為中心,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以學生感受為重要。比如在講到情緒管理章節中,可以讓學生說出最近的負面情緒,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有什么樣的反應狀態,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對情緒的表現狀態講解并提出有關解決負面情緒的方法。如講到案例分析的時候,構建一個心理劇小舞臺讓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或者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去講解心理健康的知識。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增加教學趣味,往往比傳統式的講授方式要來效果更強烈。
面對不同的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些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的心理分析,然而在學校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性格都不一樣,課程的內容必須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做出調整。另外學校要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開展心理健康的普查,分析各個年級的心理健康動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差異,研究適合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編寫。
當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基本都由輔導員或者是思想政治教師在任課,這些教師普遍缺乏心理健康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學校需要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任教心理健康課程必須有專業的心理技能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完善心理健康考核制度,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成果和專業技能納入考核制度,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師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專業水平。
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很多高職院校都將信息化教學融入教學系統,網絡教學也慢慢形成了心理健康教學的方式之一,通過利用網絡資源,搭建與學生交流的網絡平臺,這樣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教學上可以運用“學習通”等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在里面發布教學內容、學習任務、互動交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著,高職院校不能輕視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學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為國家培養更多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