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東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中學,貴州 遵義 563300)
高中歷史課程的核心素養技能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歷史唯物主義,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這些方面與歷史新課程理念的實踐息息相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時代背景來詮釋歷史,認識史學價值觀念的發展軌跡,有效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還應該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變學生自身的教學態度,并幫助學生更好完成課程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同時準確地使用歷史語言和合理的表達方式向學生介紹歷史知識。高中歷史教學最重要的樂趣是培養學生發現事實真相的能力,通過培養高中生歷史證據的核心素養,并引導學生利用歷史和文化資源進行歷史排證,以便他們在實踐和測試中有雙“火眼金睛”,以消除迷霧,保持真相并有效地回答,以此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的鍛煉自身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分封制和宗法制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歷史和文化資源入手,并將歷史證據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要求豐收和下雨的商朝銘文,內容記載當時的人們并沒有直接向最高統治者即天子——發送請求,而是基于此向其祖先發送了請求。可以推斷出它是商朝,那這是為什么呢?有的人會說商朝國家大事完全由占卜決定;有的學生會說商朝崇拜祖先的父權制概念等等,這個話題給了我們一個歷史事實,讓我們從這個歷史事實中得出一個結論。據了解,父權制不是在西周開始的,但是我們可以迅速回應西周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度的事實。教師再對學生進行下一步的講解。商人意識到他的祖先會照顧他的孩子和孫子,因此他會要求他的祖先將他的請求轉交給國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測試他們從歷史資源中學到的知識,教導他們在提問時要注意用事實說話,并巧妙地培養學生歷史史料證據的核心素養。
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教師需要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高中歷史知識,以便學生能夠了解歷史,思考歷史并辯證地對待歷史。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培養歷史解釋的核心素質,以此實現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教師可使用音頻,視頻,多媒體和其他資源,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辯證法進行思考。教師要能夠在課堂上發揮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主動學習,請學生對播放中呈現的照片和文字的各種視頻進行解釋,閱讀文章和報紙將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它們的歷史和文化知識,這些材料將幫助學生更好地解釋歷史意義。這種讓學生可以主動采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質,提高了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
歷史是多面體,而不是完全單一的平面物體。作為高中歷史老師,必須以高中歷史老師的身份來使教科書的歷史知識和現實情況有機結合,因為僅遵循教科書的敘述并不能有效地強調歷史事件的起因和影響,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住和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家國情懷,并且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例如,在學習“新中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部分時,學生應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只需在教科書中做幾個簡單的說明,學生很難理解這一段歷史對于當時舊中國而言意味著什么,中國人民已經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教師需要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形式,并幫助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當年中國民眾所受到的屈辱。這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新中國的成立,沒有為中華民族崛起前仆后繼的烈士,那么今天我們可能仍處于任由列強欺辱的時代;沒有共產黨領導人民走獨立、富強、民主、統一的道路,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更談不上國民幸福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是歷史上的重大事;如果沒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無論是美好的生活,還是良好的教育條件,都可以說是一句空話。這樣能夠實現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史料學習,并結合時代背景來詮釋歷史,認識歷史價值觀念的發展軌跡,有效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還應該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變學生自身的教學態度,并幫助學生更好完成課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