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呈根
(重慶市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重慶 巫山 404700)
核心素養是當代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對于學生的成才成人和終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常常以演示實驗為主,這與核心素養提倡的“以人為本”相違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探究式學習,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和良好素質的養成。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的實驗探究性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當下急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傳統講授式的被動灌輸的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過程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和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小組探究式學習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生活中的一些情境現象,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引發猜想,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和實施,從而掌握生活問題解決探究的基本過程,獲得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物理小組探究學習中,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從而可鍛煉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探究能力。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假設,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再經過探究獲得問題解決,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通過思考、討論、操作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力。
公開、公正、公開的劃分合作小組是有效完成探究學習的關鍵,合理的劃分能夠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優勢,促進團隊的進步。小組成員的選擇要注意實力的互補,使其達到平衡的狀態,如根據性別比例、成績差異、性格特征等進行合理劃分。尤其對于物理學科來說,更應注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狀況把握,將活躍的與反應相對遲緩但考慮周全的進行彌補組合。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帶動后進生解決物理學習中的基礎性問題,從而解決后進生難題,實現小組學習的幫扶進步。其次小組內要選出具有帶領能力、有感染力的學生為組長,從而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因此統籌學生各方面的特征進行科學的分組和劃分責任是開展探究性合作學習的首要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運用生活中的情境進行教學,在其中創設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案例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其當下的知識水平,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習熱情,更好更快的投入到課堂中。在創設情境時,教師也可采用媒體技術豐富課堂,輔助情境的有效建立,如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時,展示人在死海上漂浮的畫面,從而使得學生更快的能夠投入課堂,思考人能漂浮的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通過引入的案例,更有助于學生移情性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體會到物理的價值性,進而激發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修養,善于觀察和積累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案例,如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中,列舉冰面滑雪、輪胎打滑、抓魚要用力等生活現象,從而將學生帶入生活化的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物理素養。
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將核心素養提倡的“以人為本”作為探究實驗教學的中心,讓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從而獲得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快樂。但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在各個小組實驗間進行觀察指點,促進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如操作不規范、實驗假設的不合理等問題。因此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時,要注意案例中問題的精選和設計,在設計時應注意問題的難易和出現時機,從而促進學生的探究思考。掌握問題的重難點,尤其是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更要注重問題的啟發,在尊重學生的觀點,保護創造思維的同時點出其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小組的討論和思考,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組探究式學習,對于學生科學思維形成和今后的終身學習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物理實驗時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更能體現知識的科學性和直觀性,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善意運用生活中的情境案例,激發問題意識,創造小組探究學習的積極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