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徐水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在完全自主的前提下,通過互相幫助、互動等環節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因此,合作學習中小組的組建非常重要,它決定著教師的教學任務是不是可以高效、高質地完成。
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學科的最高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師生獲得相應的發展和進步。深化到其內涵,其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得到自我發展,兩者能夠一同實現。從結果看,強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預期發展。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表現為課堂教學的雙重性、雙效性和開放性。
有效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應具備這些特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情況安排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創造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把課堂的自主權更多地交還給學生而不是掌控在教師手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用自身的思維能力與方式去探究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教與學、過程與結果、知識與情感的高度統一,從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高質、高效的目標。
以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第二課《貨比三家》為例。在解決“去哪個店買文具盒便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切忌直接把成人認為的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很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更難理解,容易造成學生機械記憶的不良后果。如果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自己發現了更簡單的比較方法,教師也要加以適當鼓勵。經過分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在討論、實際中掌握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而這種自主性的討論學習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記憶效果和教學效果也會比單純的教師講述更好。
在課程改革之后,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夠把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但是,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合作學習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沒有取得很理想的結果,并且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習小組隨意組合或教師強制分組、組內沒有合理分工、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資源分配不均或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再如教師設置的討論時機不合理,或者設置的討論問題沒有研討價值,導致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欲望,學生參與不平衡。還有教師指導較少,導致學生在出現問題后沒辦法當場解決,小組合作學習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在完全積極自主的前提下,通過互相幫助、互動等環節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因此,在合作學習中小組的組建非常重要,它決定著教師的教學任務是不是可以高效、高質地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常常見到這種情況:教師發布任務后,前后排馬上開始討論,教室里嘈雜聲一片。這種小組討論隨意性太強,沒有明確的分工,很難保證小組成員的結構有能力完成教師發布的討論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教師依據教學需要強制劃分小組,不顧及學生的意愿,這樣雖然能使小組成員的結構滿足教學任務的需要,卻會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或敷衍心理。
因為合作學習沒有先例,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很少,只能自己探索,導致對合作學習的組織、設計、評價不甚合理,從而出現合作學習低效的現象。此外,在以考試成績為主要選拔依據的制度背景下,應試教育依然占據很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和教師還是保持著正確結果比解決過程重要的心態,這也給合作學習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有幾個建議。
意識是行動的先行者,教學觀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作用,觀念不轉變,再先進的教育方式也是紙上談兵,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先進的教育觀念,既可以使學生學到基礎的數學知識,又可以使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性發揮出來,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作為教師,要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課堂的引航員。教師的角色變化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把老師當成伙伴,有困難也會積極求助老師,共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教師的觀念轉變之后,實操也要跟上觀念的轉變,否則也會導致合作學習的低效。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能力與意愿合理科學分組,規劃好合作學習的流程與方式,可以采取“異質分組”和“自愿分組”結合的方式,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讓小組成員結構最大限度地實現結構合理化,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同時也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進行有效互動,讓學生樂學、會學,讓合作學習高質、高效完成。
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轉變師生觀念,培養師生正確的認識,掌握正確的教學模式與過程,這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