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平
(新疆奎屯第七師123團中學,新疆 奎屯 83320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生可接觸的資源增多,可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多個途徑獲取資源。這種情況下也能打開學生認知科學的大門,使其在趣味科學實驗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探索更多的知識。
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采用“宣讀式”教學模式,以教材為基礎,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生接觸信息的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路徑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情況下實現了書本與網絡資源的高效整合,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沒有自己的思維,以完成任務為最終的目標,沒有拿到學習的主動權。同時部分學生不注重知識的歸納,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比較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探究、實踐引領當代教育主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其學習體驗感,使其扎根于科學學習的土壤中。
探究、實踐模式主要依托五個路徑實現,即拋出問題、合作探究、解釋現象、拓展延伸、科學評價。以下主要從這五個路徑展開論述。
以教科版五年級下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在水中放紙船、胡蘿卜等放入水中的沉浮情況。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引出關鍵問題:不經任何處理,將橡皮泥放入水中,它會沉下去嗎?
學生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多個學習小組,鼓勵他們合作探究。在此過程中,可利用EXCEL表格導出學生的成績表,假設班里有n名同學,按照第1名、第n名、第二名、第n-1名的排序方法分組,每組人數控制在4-5個。在此基礎上,教師讓每個小組制定實驗方案,如1組將橡皮泥捏成片狀,探究其是否浮在水面?2組將橡皮泥捏成小船狀、3組將橡皮泥捏成球形……通過這種方式探究什么情況下橡皮泥會浮起來?此外,學生還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具體方法為:制作密度大的刻度紙,并將其貼到燒杯上,記錄不同形狀橡皮泥排水量。
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狀后浮沉狀況不一,教師要讓學生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結果是什么?并討論,為什么將橡皮泥捏成片狀或者船形其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如探究馬鈴薯在書中的浮沉,可讓學生將整個馬鈴薯放到水中,將其切成絲或者片放到水中,觀察其浮沉狀況。其他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實驗,如鉛筆與鋼筆在書中的沉浮?空心長方體與實心長方體在水中的沉浮等。通過設計多組實驗探究物體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整合資料,播放鋼鐵制造的船可以在水面上浮動的視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鋼鐵放到水面上會沉下去?學生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一些有關物體沉浮的趣味小實驗,逐步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看待自己的能力,進而更正學習目標。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革新評價機制,注重過程性評價,每節課完成后可為學生布置電子作業,要求學生利用電腦或者其他電子設備完成作業,完成后點擊提交,系統在后臺自動匯總學生的成績。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將學生的平時成績,如出勤、學習態度、任務完成情況等多項內容制作成電子表格,以便學生自評,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科學邁入了新的道路,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學生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對此,教師要放眼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以探究實踐為核心,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其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探索科學的奧妙,進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