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虹 樊麗婷 崔曉君
(中共石家莊市藁城區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2160)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改革開放以來,社區逐漸成為人們居住、生活的主要場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我們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紅色物業”是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是基層治理模式的創新之舉。
出臺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藁城區委常委就“紅色物業”進行專題研究,制定《藁城區關于加強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 推進紅色物業的實施方案》;成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街道辦、區委組織部、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18個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專班。宣傳引導,加強財政支持。區委宣傳部、街道辦利用微信、廣播等平臺,廣泛宣傳“紅色物業”的惠民政策和示范小區。在人民廣場舉行“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齊心共建和諧家園”文藝匯演,通過知識競猜、有獎問答環節提升“紅色物業”在全區的影響力和知曉度。區財政向老舊小區和物業企業提供“開荒資金”和稅收減免等資金支持,保障“紅色物業”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摸排,科學把準脈絡。藁城區街道辦轄區內共12大社區,有各類住宅小區515個。有物業企業24家,服務于27個住宅小區,76.1%的小區無物業管理。藁城區通過對498個無物業管理小區開展座談和入戶走訪,收集2方面200余條意見建議,為“紅色物業”創建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建立黨支部,傳遞黨的聲音。區委組織部指導方鼎、九晟、大有等9個物業公司成立單獨黨支部;指導不足三名黨員的華順、嵐峰和馨宸物業成立聯合黨支部;從昌盛社區選派黨建指導員到美的物業指導黨建工作。目前24家物業公司已實現黨組織工作全覆蓋。為新建物業黨組織開展送黨組織標牌、黨旗、黨刊、黨務工具用書、制度掛圖的“五送”活動,規范黨組織活動場所。指導黨支部開好“三會一課”、過好主題黨日等黨組織生活,提升物業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物業企業靈活利用新舊媒體,成立微信群、繪制文化墻、定制牌匾、發放宣傳材料等向業主傳遞黨的聲音。開展工作,更好服務群眾。金澤和鑄恒兩大紅色物業公司共接管藁城老舊小區200多萬平方米,配備保潔、秩序維護、客服、工程維修等人員230人。收集社情民意,聚焦業主反映的突出問題,通過完善水電氣管道、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了小區地下室安全隱患、亂停車停車難、毀綠種菜等問題。出臺小區管理規定,合理規避業主間因電動車充電、寵物管理、裝修噪音等問題產生的糾紛,促進鄰里關系和諧穩定。疫情期間,開展防疫宣傳、日常消毒、入戶摸排測溫、卡口值班等工作,擔起社會責任。物業公司精細化、零距離的服務,使老舊小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多方參與,促進有效治理。上級黨組織承擔政策宣傳、工作指導、精神文化建設等工作,將“紅色”融入社區物業治理中。廣大居民和業委會積極為小區發展獻計獻策。社區負責信息收集、民意反饋、溝通協調。物業企業堅持問題導向,為業主提供有效、舒心、價廉的服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已初步顯現。
盡管政府部門為物業企業入駐小區提供資金、政策支持,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仍遭到部分小區業主的抵制對抗。究其原因,首先是老舊小區業主年齡偏大,思想落后,物業管理消費意識淡薄,支付能力有限,不愿“花錢買服務”。其次,部分居民因前期參與小區安保、維修、環保等崗位,與物業公司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再次,物業公司因內部管理問題導致短期內服務質量不能完全滿足業主期待,服務質量與繳費有較大差距。最后,政府部門前期為引入“紅色物業”,對老舊小區采取“拆墻并院”、優化出入口等措施給部分居民帶來暫時不便,導致這些居民不理解不接受“紅色物業”。
一方面是物業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不經常不規范。主要是因為部分黨支部成員認為黨建工作不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思想認識不夠,動力不足,導致工作中重業務輕黨建,使得“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不能按規定召開或者以行政會、業務交流會代替支委會,活動質量不高,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部分物業黨員思想覺悟不高加之勞動關系不穩定,隱藏身份,不主動參加黨建活動;因黨務業務能力不足,不能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紅色物業”的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無法有效銜接,橋梁作用發揮不明顯。首先,就物業公司開展活動而言,內容空泛,不貼合居民實際,方式方法老舊,導致多數活動流于形式。其次,社區治理工作復雜性高,工作量大,需要城建、環衛等多個部門主體協同高效合作。就目前而言,各部門協調統籌能力不佳、街道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及糾紛協調能力欠缺、物業黨組織發揮作用專業性不夠都導致“紅色物業”紐帶作用難以發揮。
“紅色物業”是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的重要載體,是基層治理模式的創新之舉。各級各部門和廣大業主要充分認識“紅色物業”的重要性,將思想統一到“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建設上。
“紅色物業”紅在黨建引領。上級黨組織要做好前期摸排整合工作,分類分群體,不搞“一刀切”。要配強基層組織力量,嚴格居委會、業委會候選人資格把關,規范選舉程序,推進社區黨建;根據黨員數量,幫助物業組建支部或指派黨建指導員,規范活動場所。開展精準業務指導,加強基層調查研究,做好對居委會、業委會、物業黨支部的指導工作。
物業公司要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物業黨支部要發揮“火車頭”作用,制定公司發展計劃、開展業務服務要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價值取向。黨員要提高思想覺悟,勇于亮身份,堅持終身學習,提高業務能力。物業公司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居民最關心、最揪心、最煩心的問題;要自覺對標先進,靈活利用新舊媒體創新活動形式,結合居民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制定服務制度、快速應急機制以更好服務群眾。
社區居民不僅是基層治理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參與者。廣大業主要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投身社區治理。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動拆除違建亂建、合理表達訴求、積極參加社區日常活動等共建美麗家園;互幫互助,和睦鄰里關系;改變落后觀念,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為小區發展獻計獻策。業主中的離退休干部、在職黨員要積極發揮模范先鋒作用,帶動業主參與社區治理。作為業主代表的業委會要當好黨的“傳聲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爭做業主的“貼心人”、“和事老”,收集群眾意見,撬動各方資源辦實事解難題,將矛盾化解于源頭。
“紅色物業”的常態開展需要多部門多領域協力合作,建立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為主的三方聯動機制,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同時明確業委會和物業管理邊界,明確各自責任劃定。建立協商議事平臺,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轄區治理力量等多方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協商議事程序,以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形式協商討論問題,公開決策過程。
為“紅色物業”提供政策、資金、宣傳、監督評價、隊伍等保障機制。物業費過渡性財政補貼政策;稅收減免等資金支持;創新宣傳方式方法,擴大居民群眾對“紅色物業”的認識度與接受度;創造平臺,選拔培養一批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和物業工作者隊伍;建立監督評價機制,制定物業服務綜合評價標準,確定評價指標;成立物業行業黨委,按照年初計劃、年終任務完成情況,對“紅色物業”工作進行有效監督,亮出“紅黑榜”;堅持黨建工作與物業服務并重,開展“金牌紅色物業”等評選活動,激勵物業公司向又“紅”又“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