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陽陽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隨著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紅色旅游既被視為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政治工程”與“文化工程”,同時又被視為促進紅色旅游資源所在地的經濟發展與提升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與“富民工程”。而有著“革命圣地”之譽的延安擁有極為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所以如何將延安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與宣傳,以充分發揮其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濟工程”“富民工程”的作用,也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為“革命圣地”,延安的紅色旅游資源,無論是數量還是知名度上,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但同時它又有一些急需克服的劣勢。在對延安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新的整合和宣傳之前,更應該認清延安紅色旅游資源所具備的優勢與劣勢。
延安下轄寶塔區、安塞區2個區與志丹縣、延川縣、黃陵縣等11個縣。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在紅色旅游資源上,延安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首先,延安是中國紅色旅游景點最多、內涵最豐富、知名度最高的紅色旅游資源富集區。
延安有445處革命舊址,其中,五星級紅色資源4個,四星級紅色資源6個,三星級紅色資源有172個。其中僅延安市區就有l30處168個點,是我國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革命遺址保護群。寶塔山、楊家嶺、中共七大會議舊址、棗園、南泥灣、梁家河等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其次,延安的這些紅色旅游資源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斗爭中,培育了包含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內涵的延安精神,而這些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是延安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的重要原因。
最后,國家財政與政策的傾斜和支持。根據2013年財政部與國家文物局共同印發頒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延安地區的革命舊址屬于所謂的“大遺址保護”,完全可以獲得專項補助資金。而從2004年開始,黨中央、國務院就已經先后發布了三期的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積極地推動和發展紅色旅游。
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在得天獨厚的優勢背后,也隱藏著很多劣勢,這也成為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的路障和絆腳石。
首先,延安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關聯度較低。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分布過于零散,就市區而言,寶塔山、清涼山、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南泥灣等分布過于零散。延安算是山城,城市群塊狀分布,因而各個旅游景點之間距離遠。各個縣區的紅色旅游景點,如黃陵縣、吳起縣、志丹縣、宜川縣、子長縣等地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卻鮮為人知,一般游客很少去參觀。[1]
其次,紅色旅游資源利用率低,主要以文物古跡、博物館的參觀為主。很多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綜合挖掘以及開發僅僅是局限于一個參觀游覽層次,缺乏活動參與性和活動體驗性。延安所展示的紅色旅游資源在整體展示上主要以平面的與靜態的陳列兩種展覽形式為主,再配以大量圖片或者文字進行解說,表現技術手段比較落后,枯燥乏味,不能真正適應當下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紅色旅游者的文化消費與文化追求,很少能夠促使其與游客之間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與強烈互動。來延安旅游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感嘆:中國紅色旅游產品市場日漸走向趨同,缺乏新意,走一家,知千家。
縱觀當下中國的旅游市場,青少年可以說是當下中國旅游的龐大群體,但是因為大多數紅色旅游仍拘囿于說教宣傳、單一的觀光形式等,反倒讓青少年群體即使到延安旅游,也很難真正學習到延安紅色旅游所承載的中國革命精神。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延安的紅色旅游資源的優勢,揚長避短,將延安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新的整合與宣傳就成為某種必須思考的事情。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將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充分數字化與媒介化,以信息化手段與紅色旅游充分結合,實現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與宣傳。
1.建立數據庫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與大數據管理,將延安市區及各個縣城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數字轉化,將各個景點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上傳到數據庫,打造出延安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數據庫。然后再通過網絡云技術,實現延安紅色旅游資源數據庫的“云端分享”。即人們通過電子數碼客戶端即可以瀏覽、觀看、查閱延安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
同時,旅游者還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進行延安紅色旅游景點的門票線上預訂、旅游路線規劃、交通工具選擇及花費時間、住宿選擇、美食品嘗規劃、周邊產品,等等。每一位游客在出門之前,就可以非常便捷地制定到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歡的延安紅色旅行路線或者行程規劃。這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庫的技術,給每一位延安紅色旅游的潛在游客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只要他們進入數據庫,就意味著將延安紅色旅游資源以最好的方式展示給了他們。
同時在這個數據庫中建設專門供游客分享旅游體驗或者提出建議甚至批評的版塊,一方面,收集游客在延安紅色景區的體驗分享,另一方面,讓更多的旅游服務者及時地看到問題,進一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2.云端分享
充分利用云技術,將延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進行文字、音頻、視頻三位一體的融合,使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在數字化與數據庫化的同時,實現數字的情景化,讓每一個延安紅色旅游景點背后的歷史事件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在網絡客戶端。每一個網絡客戶端的人們都可以在云端共享延安的紅色旅游資源。
1.自媒體
隨著中國智能網絡客戶端用戶的激增,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或者一部平板電腦,每一個人都可以變成網絡媒介時代的故事講述者。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將當下稱為自媒體的時代。為了更好宣傳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可以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火山視頻、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開設官方賬號,一方面發布延安地區的紅色旅游的相關訊息,比如景點歷史的介紹,景點隱藏的小秘密介紹,相關周邊產品的介紹等;另一方面,與游客充分合作,發布一些游客拍攝的旅游小視頻。同時還可以與粉絲數量多的大咖合作,發布關于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圖片和視頻,擴大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知名度,以此方式來吸引游客到延安游玩。
2.VR+AR
充分利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技術,將數字化延安紅色旅游資源轉變為的虛擬紅色旅游資源。也就是說,通過仿真或者是超現實化技術,構建一個三維立體的旅游環境,網民足不出戶,就能在三維立體的虛擬環境中輕松遍覽延安紅色風景區。這也是與前面的云端分享、數據庫建設進行充分融合的基礎上,通過VR和AR技術,充分地宣傳延安的紅色旅游資源。
相交于其他省份的紅色旅游資源,延安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無論是在歷史影響力還是數量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但如何充分利用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并充分利用21世紀的網絡技術,繼續擴大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是我們仍然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