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芹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
引言:新世紀以來,中共中央曾多次下發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文件,正式開始了我國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海教育領域在2016年圍繞改革首次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命題,以期構建出集思政理論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等課程于一體的課程模式,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推進思政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院校方面應用好課堂這一教學主要渠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以及學生成長的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改革中強化思政課程其它課程之間的聯系,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進而形成協同效應。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簡稱,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括》《形勢與政治》《民族理論與政策》等內容,目的是通過開展思政課程的方式,強化學生對于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并且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相應思想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課程思政是一種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將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融合到一起的綜合性教育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不僅突破了傳統教育理念的局限性,有效地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涵,還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拓了新的思路。在當前多樣化思潮不斷涌現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專業性技術型人才的搖籃,開展課程思政有助于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進而為其后續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
課程作為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提升課程質量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前部分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的狀況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些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課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拖慢了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目標的達成速度。對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強化頂層設計的方式,強化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由于課程思政是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打造的一系列教育工程,為使這一教育工程能夠切實地“落地生根”,院校方面需要為其設置配套的教育機構體制改革,加快體系“開花結果”的速度。具體來說,為使課程思政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首先,高職院校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改革領導機制,舉例來說,遼寧某高職院校建立了由校黨委領導,由該校思政教研部、教務處、學生處以及二級分院專業課教師聯動發展的課程思政管理機制,并由全體成員共同整合思政教育資源,在引導教師樹立“課程思政”意識的同時,依據各院系專業課的不同,構建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思政教育機制。其次,為使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地推進“課程思政”的進程,高職院校方面可以通過建立相應激勵機制的方式,解決傳統思政課程的“孤島化困境”,舉例來說,某高職院校為提升教師投入到課程思政的力度,該院校通過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研究深入的教師一定獎勵的方式,鼓勵思政教師主動與專業課教師進行溝通,調動教師研究課程思政的熱情,逐步轉變傳統思政課程“專耕責任田”的局面。最后,為保證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能夠扎實有序地得到推進,院校方面需要派遣專人監督課程思政體系的整體建設工作,同時通過扎實推進課程思政體系研討、檢查等工作的方式,保證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
盡管課程思政推行了一段時間,但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課程思政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由于傳統的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將向學生灌輸專業技能作為主要教學方式,忽視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社會觀念的意義,在課程思政的推進過程中,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這一理念仍沒有在教師的頭腦中“落地生根”,并且即使存在部分教師認識到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受部分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之間溝通不夠充分、學生理論知識學習不充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課程思政在短時間內仍無法切實落實到位。面對上述問題,為進一步凸顯課程思政的教育作用,高職院校方面必須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使其充分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在提升自身思政理論水平的同時,通過改變教育方法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說,首先,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方面可以通過鼓勵教師不斷參與各類在崗培訓的方式,在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思想觀的轉化,舉例來說,福建省某高職院校一專業課教師為進一步提升自身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能力,該教師通過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不斷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并且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尋本專業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契合點,以便在正常教學過程中,能夠滿足學生、社會對于思政教育的訴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其次,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專家組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小組的方式,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形成專業的思政思維,以便保證專業課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國家情懷以及工匠精神,進一步強化專業課的德育功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最后,院校方面可以通過為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提供良好溝通平臺的方式,確保在開展課程思政的推行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可以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內容,而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融入專業課內容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說,某高職院校通過為院校教師提供面對面交流平臺、微信交流平臺以及QQ交流群的方式,鼓勵教師分享自身的思政理論研究新思想、困惑的方式,不斷提升教師思政水平[2]。
現階段,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改善教學內容以及豐富教學手段兩方面,強化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具體來說,在改善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方面需要在充分認識院校的教育思想、專業課的主要內容以及院校師生思政水平的基礎上,依照國家課程思政的落實思想,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材編寫、課程標準、實踐設計等方面,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的思想觀念當中。從豐富教學方法手段方面來說,為使高職學生能夠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建設者,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將網絡課堂、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引入專業教學的方式,在提升課程思政的知識性、趣味性以及實效性的同時,保證教學活動能夠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應,進而實現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作用[3]。
結論:總而言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在后續學習生活中的水平,現階段,在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不僅滿足了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還可以有效引導當代學生的價值觀,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教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