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義
(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時至今日,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大爆發后,世界經濟總體上依舊疲軟,各國迫切需要破除經濟問題的新型國際關系,回看五年前的“一帶一路”倡議,已逐漸成為各國攜手促發展、迎合作的新契機。面對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經濟全球化思想的指引下,如何穩打穩扎開創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局面,是我們建成新型國際關系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新形勢下的國內國際兩個變局,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的創造性認識,是對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繼承與發展。如何抓住新一輪全球范圍內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全面推動社會朝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嚴峻考驗。
經濟全球化發展已經進入深水期,這對我國發展而言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主要體現在:一是全球化的逆轉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全球治理機制與現實實踐活動中存在很多偏差,這就引發了很多公共矛盾問題;二是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讓國外更多先進管理經驗、模式等輸入我國,為我國經濟改革、文化創新、政治發展等都帶來積極影響,更是成為了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新驅動力,這無疑是利好因素。
面對現行全球治理機制下的新挑戰,需要積極嘗試構建新型的全球治理機制。而現行全球治理機制的運行主要是以雅爾塔體系構建下的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為代表,借助構建統一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共同來參議全球面臨的矛盾問題。
時至今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愈加洶涌,國家間的利益交融加深,經濟發展中凸顯的矛盾問題也更具有全球性特征,對于國際經濟大環境中的個體們,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獨立發展的,而要想單憑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體力量解決全球性問題也是不現實的,需要各個國家互助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復雜的全球性矛盾及問題。習近平指出:“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各國利益交融、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開篇就提及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蘊含著全球性思想特征,它形成于當代中國實踐經驗總結、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政治經濟學,更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發展的結果,更是利于其他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影響因素,它符合中國特色社會現實的發展,更是我黨政府的時代成果。所以,不能總習慣于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那一套,不能生搬硬套地拿來解決當代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
中國倡導面向世界的開放,是作為經濟新常態下的新發展理念,有助于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構建人類發展的新共同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來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同時提出:“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善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根本方法論,培育新型時代觀則需要對世界形勢做全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更是歷史發展的經驗,這也告誡我們,國家的繁榮發展,需要順應時代趨勢,若是一味剛愎自用或故步自封,國家勢必會被歷史淘汰。那么試想,世界潮流是什么?正是我們所提及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貿易互動更加頻繁,這對全球人類命運的發展無疑是利好的。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中,各個國家都能充分運用自身要素條件,選擇合適自身發展的模式,創建獨具國家特色的制度。故此:國家個體必須以包容態度能夠融入世界氛圍中,與其他國家要互相合作,和諧發展。馬克思曾在其研究中就提出過單體民族國家轉向世界國家的理論,并表示共產主義事業發展是致力于全世界共同事業的發展模式,具有先進性和國際性。基于此可以推測,實現共產主義目標關鍵在于將自由個體發展成為聯合體。踐行共產主義建設的第一人列寧,就領導建設了首個社會主義國家,鑒于當時國家發展及歷史發展現實,提出了“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重要論斷,這一思想強調了社會主義國家要與世界其他國家聯合發展,互通互幫,堅持改革開放,融入世界才能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從“引進來”向“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轉變,這個以拉動經濟增長為導向的轉變,形成了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的的國際投資促進平臺。回看40年前的改革開放,中國實施的主要是以“引進來”為主要目標的對外開放政策,“走出去”主要是為國家賺取外匯,同時盡可能的學習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由此不難看出,改革的核心是破解社會各種矛盾,這也是改革的原始動力,同時在我國發展踐行過程中,這些豐富的經驗、技術以及經濟發展又為改革開放提供后盾保障,這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特征體現。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延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逐漸為國際社會所認可,這是全球治理體系的新思路,更是培育了國際價值觀的核心理念。只有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才能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走向更遙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