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如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十中學,江西 撫州 344116)
新課改對于高中語文教育是一個挑戰,但是也同時存在機遇。許多文化古城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資源,要充分發揮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科學合理的去利用我國各個地區的文化底蘊,通過將城市文化資源融入學生主題活動的教學實踐,對主題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不斷地創新,使學生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家鄉文化、了解家鄉特色,并加深學生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進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傳承優秀的地方文化奠定基礎。
中華文化歷經了幾千年時間的發展和傳承,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形成了許多別具一格、各有千秋的豐富傳統文化。許多在歷史的浪濤中保留下來的古城,其中孕育和存留著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歌仔戲、京劇等。當前,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極度欠缺,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除了課本中的一些相關內容之外,要想再深入了解其他內容,就需要依靠學生自主學習來實現。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也使語文教學的資源得到了豐富。高中語文教材中也蘊含了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例如,許多古詩詞中所描寫的內容,或是與我國傳統節日相關的文章等等。傳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根本,是民族的血脈。教師可以通過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文化和環境的熏陶下,形成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更加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也能夠,使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同時也能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中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不理想。由于又是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升,為了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有效增長,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傳授一些學習竅門,讓學生能夠快速記憶課本中的知識點,而傳統文化知識的傳遞和講解常常受到忽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將課堂重點放在教材的考點上。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很難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與機器無異。根本無法對傳統文化產生相應的興趣,更不用說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地對傳統文化繼續學習。
市面上有許多語文教輔書籍,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古文詩詞晦澀難懂,這些教輔書籍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文內容。但是,正由于許多叫我學習工具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將古典詩詞解讀的過于詳細,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注重自身對古典文化內容精髓的思考,更多的是為了學習效率,對一些難度的內容進行背誦。通過這種方式學到的文化知識,往往不能靈活的應用在今后的古詩解讀當中。在面對其他沒有注釋的文章時,學生仍然感到無從下手。而且這些工具書的使用,也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進行深入的鉆研。缺乏傳統文化學習的求知欲,也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不理想的原因。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傳統文化的深厚需要從多方面進行靈活生動,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們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言文進行分析解釋的過程中,很少注重對其中情感的傳遞,通常讓學生死記硬背。在這種方式下,學生無法理解古詩詞學蘊含的真正情感。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健康狀況的教育,不僅應該讓學生學會相關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愛國情懷,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對民族精神的情感。但是顯然在這種方式的教學下,根本無法實現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裝滲透的實際價值。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非常有利于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這些文章進行學習能夠給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成績的重視程度往往更高,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要想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必須要以教材為基礎深入的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
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但是除了課堂之外,教師也可以舉辦一些其他的教學活動,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知識滲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
總的來說,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蘊,豐富的表現形式,蘊含著偉大的民族情懷。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要將傳統歷史文化的內容充分的融入其中,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對其形式進行創新,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形成深刻的認知,推進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