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前導入階段教師要注重引入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關聯的案例,拉近地理知識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由此自然而然引入整節課的學習內容。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內容時,基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農業區位因素分析方式,了解影響農業地域類型的因素。為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讓學生分析周圍區域的農業地域類型,了解身邊的種植業發展,認識氣候、土壤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通過生活案例的引入能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畏難心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將多媒體引入高中地理教學中能更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個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人教版高中地理學課中會涉及比較多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困難。針對這個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在多媒體的作用下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形象、具體的內容。比如在“常見的天氣系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天氣預報》視頻,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感受天氣現象,在多媒體的作用下學生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氣溫、氣壓、濕度、風等現象。在這節課講解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留足觀察和思考的時間,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
地理學科是建立在空間知識基礎上的體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借助地圖能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形象、具體的知識來掌握。比如在教學“人地關系”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人地關系教材插圖”并結合一定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將圖中的關聯信息遷移到對應的地理規律中進行驗證,久而久之就能幫助學生打造完整的認知結構。
地理學科具備比較明顯的區域特點,各個地區自然和社會因素的不同會導致各個地區的人文地理出現區域差異。基于此,將比較法應用到地理學科學習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區域知識。通過比較方式的應用能幫助學生強化對地理知識關聯的認識。比如在教授山地河流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平原河流進行比較,了解彼此的關系。
使用啟發式教學的新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把所學的地理知識點切實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軌道上,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教學《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時,可以引導學生,由自然現象逐步過渡到地理本質的探究中。可以首先提出:“我們生活的一年中可以分為幾個季節呀?”如學生配合良好則繼續引導:“為什么會有四季交替現象的發生?”此時,學生可能就不能輕易回答出來。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出本節課需要講授的內容。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個教學模式的引導下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授地球運動一課的時候,基于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地球運動為探究話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提出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問題,諸如日食、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同一時間不同地區的時間差怎么計算?地球晝夜現象如何解釋?在問題提出之后讓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見解,身體力行地了解地球運動知識。
練習是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種有效的反饋方式。通過練習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此,在基本內容傳授之后教師要為學生留足練習時間,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
比如在高中地理“交通運輸方式布局”教學中,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包含交通運輸方式、每個類型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交通運輸網的形成和特點、影響交通運輸的因素等。這節課的能力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結合實際選擇一種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在綜合考慮多個因素的情況下優化交通布局。在課程教學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為其安排不同的作業,比如對于接受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安排和能力目標相關的習題進行練習,由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接受水平比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多安排一些基礎習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
綜上所述,導思導學的教學模式能在課堂上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會自覺地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并在這樣的氛圍中還能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為了提升導思導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教師要選擇積極有趣的方式進行課前導入,靈活應用各類教學方式,在教學之后為學生精選練習題,層層把關、嚴謹落實,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