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萍
(寶應縣曹甸鎮中心初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0)
隨著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情境化教學的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發揮著積極的教學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化教學的方法有利于教師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地理問題情境、地理圖像情境、地理實踐情境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以期優化地理教學過程。
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講述地理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察力。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既承擔著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學任務,還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因此,教師需要將地理教學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加強生活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在應用情境化教學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地理區域等創設問題情境,將課堂問題融入特定的生活化情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這樣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對自主探究問題的興趣,推動學生樹立綜合學習觀念。
例如,在傳授《地球的運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日出和日落現象,設計“我們為什么能夠在生活中看到日出、日落的現象,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等問題,以此來創設生活情境,向學生講解“地球自轉引起晝夜更替現象”的地理知識。再如,在傳授《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的溫度,設計“你在一天中的哪個時刻感覺氣溫最高,又在哪個時刻感覺氣溫最低”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氣溫日變化”的相關知識。
區域認知素養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題能力產生著重要影響。初中地理的章節知識以及試題內容往往都圍繞著某個地理區域展開,旨在加強和考查學生對某些地理區域信息的認識。基于此情況,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情境化教學法時,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特定地理區域的圖像情境,通過圖像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地理區域,歸納地理區域的各項地理信息,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在圖像情境的輔助下,教師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例如,在傳授《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西北地區的荒漠圖片和青藏地區的高山圖片,通過荒漠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西北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通過高山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青藏地區山脈的山峰被冰雪覆蓋的景象,向學生講解高原山地氣候。另外,教師可以播放與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相關的自然地理紀錄片,借助視頻創設地理區域情境,帶領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思考這兩個地區的自然特征、農業生產特征等。通過地理區域的圖像情境,教師能夠深化學生對地區景象、位置的記憶,提升學生分析歸納地理區域特征的能力。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自然環境以及人地關系的學科,該學科的內容與人們的生產活動以及生活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推動學生向著實踐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發展,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因此,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初中地理教師應當遵循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設計地理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課內外的實踐學習過程,以此來完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教師有利于提升教育能力,豐富教育經驗,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學有利于教師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陶冶學生的地理情感。為了充分實現素質教育下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不斷探究創設地理情境的方式方法,拓展情境化教學的內容,將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目標融入情境化教學的過程,努力構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