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瑩
(江西省南城縣建昌小學,江西 南城 344700)
想要增加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課堂的趣味性,要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抓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效益。
新課改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將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培養結合在一起。但是很多教師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也導致了教師教學的知識結構不夠完善,教學模式形式化比較明顯,這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甚至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的影響。
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授的知識是比較多的,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很多教師都面臨的重要問題。有些教師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很好的把握好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而是預設了很多的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較差,雜亂無章,這種教學設計本身便不夠合理,會讓學生學習的時候很難分清楚主次,很難提高數學知識教學的有效性[1]。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的心理年齡跟學習狀況都還是屬于不成熟的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互動的多樣性,使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讓學生以積極的情緒參與課堂學習,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就知識點進行互動。教師在互動過程中應采取鼓勵性的評價方法,這樣才能得到肯定和鼓勵。教師應傾聽并確認學生的回答或問題,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反饋后,學生會有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眾所周知,良好的教學氛圍與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若課堂氛圍過于嚴肅,不僅會打擊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會限制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數學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踴躍發言,使學生敢于說出心中所想,與學生們一起討論問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思考并不是說讓學生們胡言亂語,而是有一定科學合理的依據。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學習不同的教學案例,鼓勵學生采用聯想與想象的方式,找出這些教學案例的不同之處,通過已學知識,深入挖掘它們的本質,從而引入新知識[2]。
小組合作也是現代教育背景下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方式,一改傳統教育模式下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重視以學生為本,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且可以有效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學習“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圓柱與圓錐模型的制作,之后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如二者側面是什么形狀的?他們的面積有什么聯系?……讓啊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分析,之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回答,之后由老師進行統一總結。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學習的過程也不會太過枯燥,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充分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傳統枯燥的數學課堂得到了充分的活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小學數學高段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中強調,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要有助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和驗證。小學生認知能力還不強,他們喜歡生動富有情趣的課堂教學,這是他們身上的優點。情境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通過翻轉課堂、多媒體導入、角色扮演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將之前的教師主動變為學生主動,對角色進行了重新地定位,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比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采用出示游戲-俄羅斯方塊的方式,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產生初步印象;在課堂實踐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出示不同的圖片,讓小組成員通過合作,解決圖形A 如何運動得到圖形B,圖形B 如何運動得到圖形C,還有什么辦法將圖形A 直接變到圖形C,學生們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最后匯集每個人的意見,選擇代表進行發言,教師給予點評[3]。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比較貪玩,所以對待課后作業有時候會不太認真,但是課后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還可以讓同學查漏補缺,提高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數學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也反映在課外作業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課外作業,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而言之,現代教育背景下,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改變落后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完善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小學數學高段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