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玲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第二小學,黑龍江 牡丹江 157199)
啟發式教學重在對學生的啟發。在常規的解題教學中,學生掌握解題技巧的模式更加傾向于模仿,由學生在對教材或教師的解題過程、分析步驟等方面了解后,再通過對上述行為的模仿來完成解題,提升個人的解題技巧。
啟發式教學重在對學生的主動性進行調動,在其主動性提升的前提下,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會得到更大程度的優化,為更多學生的敢于發言、積極思考創造了環境。數學課堂的氛圍得到了優化,學生能夠主動進行題目思考和解答,對教師整體的教學質量增長十分有益。
啟發式教學的運用,屬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其解題應用技巧的一種良好方式。教師可在例題講解后,向學生展示類似題目,無論是學生間進行互相探討,還是教師直接給予學生一定的問題啟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增長都有所益處。我們將兩類解題教學方式進行對比,顯然在長期堅持后,常規模式下的學生鍛煉的是模式化的解題步驟,而啟發式下的學生,在解題中能遇到更多個人、其他人的解題問題,進而豐富解題經驗,提升解題應用技巧。
教師要做好啟發式教學,保障發揮出學生充分的解題主動性,并對數學題目進行趣味性設計,對題目文字進行變化處理,借助趣味化情境來提升題目的具象性、趣味性,為學生解題思維的鍛煉提供良好環境。具體來說,教師可在不變動題目根本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喜歡的動漫,或實際生活進行題目設計,并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視頻化、圖片化的問題情境。經實驗表明,利用這些動態性、趣味性較強的題目開展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其解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
在啟發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為保障啟發教學的效果,教師可利用關鍵詞或問題來啟發學生對題目產生思考。教師首先要對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進行了解,并掌握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并在題目分析、知識點考查等方面視實際情況給予學生一定啟發,及時為學生的自主思考、合作分析掃清思維障礙,使其順利進行解題技巧的應用,完成解題過程。例如,在“周長”教學中,有一個題目為:長方形小花園的長是15 米,長比寬要長6 米,問小花園的周長是多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周長的理解,以及對“長比寬要長6 米”這一條件的理解。當我將題目出示給學生時,部分學生的運算果然出現了錯誤,他們只練習過有具體長寬條件的題目,但并未練習過這個有著變化的題目。于是我利用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寬的計算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對本題中的重要條件進行了梳理。在我的啟發下,學生認真審視題意,他們發覺本題只是多了計算寬的一個步驟,當將寬的長度計算完成后,周長計算又變得直觀簡單,因而大家都完成了計算,積累了解題經驗。在本次解題過程中,關鍵難度在于寬度的計算,我利用這一關鍵詞對學生進行提示,能幫助學生掌握解題重點,降低解題難度,使其能夠靈活地掌握解題技巧。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基礎、自律能力各異,在同等教學條件下,不同學生所表現出的問題和效果都有所差異,要做好對全部學生的思維啟發存在一定難度,且容易拉低解題教學的授課效率。為解決該類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間在進行問題思考中互相啟發,在充分發揮學生解題能力后由教師對其進行啟發和指正,實現學生間的思維共享,對學生的解題應用技巧進行充分鍛煉。
數學題目雖萬變不離其宗,但題目的萬變仍舊會讓學生感到頭疼。為實現對學生解題能力的鍛煉,教師要將變式練習和啟發式教學互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解題思維,使其培養更多的解題技巧,以此提高后續自主解題的實際能力,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變式練習中,低難度模式在于對題目數字、已知條件進行改變,中等難度在于對題目進行逆向處理等,較高難度在于融合其他知識點。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變式練習,對學生的解題技巧都能進行訓練。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中,題目1 為:長方形門板的長度是2 米,寬度是1 米,求門板的面積是多少?在學生對該題進行解答后,我將其變化為題目2:桌子的長度是2 米,門板的長度比它多1 米,門板寬比它少1 米,求門板的面積?題目3:長方形門板的面積是4 米,它的寬是1 米,求門板長是多少?在這兩個變式中,都考查了學生的逆向思維,但結合學生思維能力有限的狀況,我在題目2 中給予學生“門板長比2 米多一米是多少”“門板寬比2 米少一米是多少”的啟發,在題目3 中給予學生“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長乘以寬等于面積,那長要怎么算”的問題啟示。經過我的啟發,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到解題思路,提升自身的解題技巧。
綜上所述,啟發式的教學本應是教育教學開展的宗旨,但在國內較為傳統的應試化教育環境中,啟發式教學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對小學階段的數學解題教學來講,利用啟發式教學便能直接達成這一效果,教師要能對此靈活利用,為學生創造優異的解題學習環境,以此充分提升其解題應用技巧,促進數學教育的不斷改進。